互联网 频道

从QQ空间8年成长历程,看社交本质

  【IT168 资讯】2005年,QQ空间上线,致力于为用户们提供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网络家园,亿万互联网用户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转眼8年过去了,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初那个小小的试验田,如今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社区帝国,月活跃用户超过6亿。伴随着QQ空间的成长,国内类似产品也发展起来,51.com和校内网(后改为人人网)也在市场抢夺用户。一时间,社交产品大行其道。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已看清社交的本质?

一、社交到底是什么?

  社交到底是什么?百度的结果是: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笔者认为这里有三个要素:一是人有社交需求。二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能满足这个需求。三是这个需求的满足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实现(工具)。这三个要素既解释了社交的商业模式,也点明了做好社交的关键要素:

  第一,聚集有同类社交需求的人,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发展数量,提供能最大程度满足同类社交需求的环境。既可以像微信,以熟人强关系为主,同时面向全体提供基础通讯服务;也可以像陌陌,专做陌生人;还可以像QQ空间,提供一个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环境;甚至还可以进行更细分的领域。

  第二,通过一定的方式促进社交需求的交换(供求关系)。目前看,用户对线上社交工具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即时通讯,如微信;二是资讯交流,如新浪微博;三是广场社区,如facebook、人人;四是娱乐游戏,如YY;五是社交平台,如QQ空间,用户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网络形象和性格特征。

  我认为成功的社交产品都在追求两种模式——C2C与O2O——的结合。道理很简单,回到社交本身,更多的社交需求还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完成的,即C2C。同时,几乎所有的社交需求最终都会转向线下,即O2O。换句话说,社交是同时进行多个“一对一”的交叉需求交易,而不是一对多。所以,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创造最优环境,让用户更好地完成需求对接,更好地结识想要认识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替用户做主。

二、那些不懂社交的产品

  社交几乎是目前最受亲睐的商业模式,然而大多数社交产品核心功能、定位不明确,值得反思。简单举例如下:

  拿人人来说,“校内”时期受众定位与核心模式都十分清晰,反倒更名为“人人”后,越来越四不像,受众范围扩展后,社会用户与学生用户之间的鸿沟难以填平,同时核心体验越来越不聚焦,在产品核心功能的升级上也犹豫不决,丧失战略机遇。开心网同样如此,基于娱乐的社交本来有着巨大的用户需求,但开心越做越像人人,反而在娱乐这一核心竞争力上投入不够,上开心网不再开心,自然也就没必要上了。另一个不得不说的是新浪微博。严格来说,新浪微博首先不是社交产品,虽然它作为资讯获取与分享平台,衍生出广泛的社交需求,但在即时通讯时代,新浪微博在满足社交需求的用户体验上已经落伍了。

三、腾讯系的社交基因

  作为目前公认的唯一一张移动互联网船票——微信到底牛在哪儿?对大多数人来说,微信首先是熟人强关系需求上的一个可以发文字、语音、图片的短信功能,操作便捷,稳定性高,同时辅助社交功能较为完善。

  其实,腾讯每一款产品的成功都是用最普通的工具,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套牢海量用户,产生最大的粘性与最高的转移成本。在此基础上,开发多元收入模式。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腾讯的QQ空间。

  我本人很喜欢QQ空间。首先,它依附于QQ而存在,入口选择非常方便,进而实现用户的整体覆盖。其次,QQ空间的细节功能的设计非常人性化,我是一个爱记录的人,QQ空间成了我的日记本。到现在我有300多篇日志,逾50万字,通过最新动态、说说等功能,这些日志成了朋友了解我的非常好的窗口,也正是因为有了朋友的了解和转评,才有了我更多写作的欲望,我想这正是双向的社交激励,也是完成深度社交的必要前提,这是QQ空间的一大优势,甚至强过微信。经历几次改版后,QQ空间对社交本质的把握越来越来精准,相信其用户体验会进一步提升。

  谈了这么多,我认为社交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更便捷、更快速、更高效、更频繁地完成沟通与联络,这是最大的前提。进一步说,社交产品要保证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无障碍流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呈现的两大趋势是陌生人社交需求越来越多,熟人社交需求走向纵深。不过,这都不会超越社交的本质而发展。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