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频道

终端进化与互联网未来:强化对人的理解

  【IT168 资讯】从PC到智能手机,再到以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上网的终端正在快速演进。反过来而言,终端的演进也在推动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正在不断提升其对人的理解能力。这种理解,也正在不断从模糊猜测向精准判断演进。我们看看互联网是如何不断强化其对人的理解能力的,以及未来互联网将如何理解人类。

  1. 桌面互联网——基于关键词的服务

  在桌面互联网诞生之初,曾经有一个很流行的观点: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然而,真正上网之后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原来你的一举一动都被网络偷偷的记录下来了。并且,互联网还会根据你的这些行为来分析你,进而影响你。

  此时,互联网记录用户的行为,主要是通过cookie或其他浏览器插件、客户端等工具等。互联网对人的分析和判断依靠的也主要是人们浏览的内容、搜索的关键词等等,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判断一个人的喜好、社会身份等,进而针对性的推送服务。

  这种模式,我们不妨称其为“基于关键词的服务”。基于关键词的服务,使媒体对人的理解较传统时代,大大推进了一步。因为在传统媒体时代,我们的受众的理解,多是通过抽样调查,对人们属性、行为、偏好的理解,是片段的、模糊的、表象化的。而互联网则能够长期追踪记录电脑端的浏览行为。基于对此种数据的分析与理解,我们能够对消费者的价值取向、消费偏好等进行较为精准的把握。

  然而,与此同时,由于电脑与人的关系并不是完全的一一对应的,很多时候可能会是一个家庭共用一台电脑。因而,互联网对人的理解,虽然能够精准到具体某一台电脑,但并不能真正精准到具体的个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些企业的网络营销中闹出了许多笑话。比如向一个男士的邮箱推送卫生巾广告,只是因为这位男士的妻子用他的账户购买过一次裙子。

  2. 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基于位置和身份的服务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这种误会大大减少。因为作为移动上网终端的手机,是比较个体化的工具,很少出现共用的现象。因而互联网对人们的网络行为的把握也就更加精准,真正细到了个体的粒度。

  与此同时,手机是随身携带的,而手机与基站的数据交互,以及手机对GPS的集成,使移动互联网具有另一个优于桌面互联网的特征——就是对个体位置的锁定——不但你在哪里,而且你所有的运动轨迹,都会被详细地记录下来。这就给了互联网服务商更多的分析你的线索,同时也给了商家更多的接触你的机会。

  除了物理的位置信息外,移动互联网还能够掌握用户的社会位置信息——这一点是伴随着移动社交应用的兴起而产生的——你的微博关注暴露了你的内容偏好,你的微信好友,则暴露了你的社交圈子。而这些恰恰锁定了你的社会身份。这时,互联网对人的锁定,进入到了时空定位和社会情境定位的双重锁定阶段。

终端进化与互联网未来

  此时,互联网不但知道你是不是一条狗,它甚至知道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的需求是什么,用什么样的卖点能够打动你,在什么时候、在哪里能够把这样的卖点最有效的传递给你。

  3. 可穿戴互联网——基于身体的服务

  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终端显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可穿戴设备风声大起。先是Google glass在长期的市场期待之后终于在4月份推出消费者探索版。之后各种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甚至智能服饰等的消息不断爆出,可穿戴互联网时代已经呼之欲出。

  与手机相比,可穿戴设备的新特点,使人们对互联网有了新的想象空间——

  首先,可穿戴设备是与身体直接接触的。这就在除了关键词、位置信息之外,给互联网提供了更多获取用户信息的机会。一个最为直接的应用就是:智能手表能够记录心跳、血压、脉搏与体表的温度,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长期跟踪与分析,互联网就能够掌握用户的健康状况。

终端进化与互联网未来

  其次,可穿戴设备解放了双手,降低了应用门槛,使一些应用更加方便和可持续。比如智能眼镜上的摄像头,就像第三只眼一样,随时监控着你身边的环境,并将你身边的环境信息和其他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进而为你提供策略建议——比如,它能够自动记录你的饮食搭配,并结合你的身体状况,给出营养饮食建议,帮助你实现健康管理。

  此时,互联网对人的理解,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身体。而这一新的维度,也将产生新的商机。上面提到的健康管理当然是商机之一。但是,这一商机显然比较初级。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咨询和顾问服务,可能会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商业机会——通过整合个体的身体信息、生活方式、环境信息等,为用户提供扁鹊式的健康管理与顾问服务,将疾病消灭于腠理。

  4. 未来互联网——基于情感的服务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从最初的基于cookie的对作为物理设备的理解,到基于社交网络和移动应用而实现的对个人的身份和位置的理解,再到基于可穿戴设备对人的身体状况的理解,互联网对人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那么,可穿戴互联网之后的未来呢?这里笔者冒昧揣测——可能会是基于情感服务的互联网时代。之所以得出这一判断,是基于笔者对互联网之于人的关系的发展过程的逻辑推演——

  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尝试理解它的用户——起初,要求用户有意识的输入,然后根据用户的输入,尝试判断用户需求然后提供给用户一个判断列表,由用户自己选择自己的所需——这等于是告诉用户:我对您的需求有几种判断,但是具体您的真实需求如何,我并不清楚,所以把这几种判断都呈现给您,请您选择——这就是基于关键词的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应用的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的理解增加了新的线索——如果你的朋友圈都是IT精英,它不会给你推荐播种技巧;如果你午餐前夕在王府井搜索特色小吃,它不会给你推荐上海城隍庙的排骨年糕——随着背景线索的增加,它对用户需求的理解精度进一步提升。

  然而,无论是基于关键词的服务,还是基于位置和身份的服务,还都是基于对外围信息的分析与理解。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使互联网对人的理解进入到人的身体这一需求原发点。这一转变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如前所述,这一变革可能最早从在线健康管理与顾问服务开始。

终端进化与互联网未来

  基于身体的服务是互联网的一步大跨越,而基于情感的服务,则是在体感服务基础上进化。目前来看,基于语音的情感分析技术,具有与网络结合的先天优势,再加上已经比较成熟的情绪分析技术等,这些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可能成为基于情感的网络服务大规模应用和发展的基础。

  5. 隐私泄露问题——互联网如影随形的魔鬼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Google is watching you!其实,不只是Google,整个互联网都在盯着你。这也正是美国搞一个“棱镜计划”的原因——整合足够多的数据,就能够把所有人的行为还原,进而从中找出可能的恐怖主义活动线索。

终端进化与互联网未来

  网络数据的正向应用可能成为打击恐怖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它的反向应用,则可能成为侵害个人的凶器——这就是隐私泄露问题。

  隐私泄露问题最大的风险不在于黑客偷了网民的银行卡密码,也不在于银行泄露了你的账号信息——这些都可以在现有的法律体系里找到解决的方法。隐私泄露的最大风险在于非私密数据的集成与整合分析,进而使私密信息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举个例子:你在告诉老婆要出差上海。你甚至购买了机票,预定了上海的酒店并支付了房费;为了制造假象,你甚至在飞机的飞行时段关闭了手机;但是你总要给老婆一个消息报平安;当你打开手机时就已经暴露了你的位置信息——你还在北京;而如果把当天你的订花网站与取花地点、订餐地点与就餐时间、预定的酒店与入住时间等结合起来,就能画出你当日的活动轨迹。再把你的活动轨迹与某女士的活动轨迹匹配,基本能够判断你和她的情人关系。

  我们再看看这些信息:订花、订酒店、订餐馆,无一不是正常的消费信息,然而一旦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却成了你的完整“裸照”,把你一丝不挂的呈现在公众面前,成了你打死也不想让人知道的隐私信息了。你可能会说:这些信息,除了我,没人知道。不,这些信息,互联网全知道。

  这还只是当前互联网时代的隐私泄露问题。当可穿戴设备配备到你的身上之后,互联网甚至能够知道在你和情人约会时的体温、心跳、心情等等。我不知道未来可穿戴设备能不能测量人的荷尔蒙变化。如果能,说不定你的老婆会在你和情人最高潮时突然闯进来……

  (本文作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高级分析师 陈建功)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