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有这么一句话来诠释“互联网思维”,说“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说实话,笔者不是很懂这些所谓商业模式创新是什么逻辑。不过近期微信电话本上线这件事儿,特别符合这句话的意境。
不知您是否能用心体会这个意境,本文要说的是不少媒体报道微信电话本时颟顸迂腐,轻言“颠覆”。依照笔者的理解,产经类专业性的记者做这个选题,总该先搞清楚什么是OTT,什么是VoIP,什么是基础服务什么是增值服务,然后再落笔;民生类大众化的记者,也可以亲自先体验一下产品细节,再给大家宣讲。
遗憾的是,一些报道盯着个产品上线日期不放做文章,然后留下一丝狡邪的笑;而更多的篇幅则是把炮口对准运营商,火力全开,一通乱轰。什么革命啊,什么挑战啊,什么颠覆呀,一时间充斥着各大媒体,似乎运营商已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不忍直视,吐槽如下:
一、鲶鱼Vs沙丁鱼
上回书我们说到微信电话本,说电信增值业务与运营商是“鱼水关系”:水中无鱼,死水一潭;鱼离开水,片刻丧命。
今天继续说“鱼”。“鲶鱼效应”大家都知道吧?简单说一下。北欧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的沙丁鱼。但沙丁鱼生性好静,追求稳定,当渔夫把沙丁鱼从渔港运到集市,大多数沙丁鱼都因为呆了太久缺氧而窒息死亡,死鱼的市场价格瞬间大打折扣。有一位聪明的渔夫想了个好辙,他在运送沙丁鱼的鱼槽里放入了一条以鱼为食、疯狂游动的鲶鱼。由于鲶鱼的加入,沙丁鱼全部高度紧张,也不停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颠簸一路到了集市还一个个活蹦乱跳。
窃以为,如果说温吞稳重的运营商是沙丁鱼,那么微信电话本就好比是那条爱折腾的鲶鱼。事实上是,鲶鱼帮助沙丁鱼保持运动(奋力创新),保持生命力,而不是一条鲶鱼就能吃光所有的沙丁鱼,让渔夫血本无归。
二、胳膊Vs大腿
那位看官说了,一条鲶鱼搅浑一群沙丁鱼,但要是一群鲶鱼对上一群沙丁鱼呢?
好问题。我们来看看电信网和互联网的实力比对:三大电信运营商去年总营收12555亿元。BAT加起来总营收约为1336亿元,尚不及运营商的零头。谁是胳膊谁是大腿,一目了然。
智能手机普及了,移动互联网飞入千家万户了,老师您知不知道,中国9亿多手机用户还有一半用的是2G网络?
从营收和规模来看,互联网还是电信网的小弟弟。相比于电信行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扶持,需要鼓励。动辄就给互联网安上个“弑父杀兄”的罪名,小弟弟也担待不起啊。
都说“胳膊扭不过大腿”,但笔者想说的是,大家都是四肢,为啥非要“扭”呢,上下肢协调发展才是完整的人吗。
三、VoIP更赚钱
有老师算了一笔帐,说原来一分钟通话多少钱,微信电话本一分钟需要300K流量是多少钱,怎么比较一下,云云。我就晕了,我们现在跟运营商结算难道不都是包月套餐吗?谁还按分钟按MB计费啊?我们要测试一下汽车的“马力”,难道真得找匹马来跑一下吗?
谈数据多扯淡。我们这么看,运营商原来的模拟语音通话是程控交换,是独占的,拉一根线到家里只能一个电话使用(了不起拉两个分机),但在现在的VoIP技术之下,随便拉一根线,至少支持50路的高清语音通话。对于运营商来说,拉一根线的成本是一样的,那么VoIP技术下,通话成本降低了多少?成本大幅下降说明什么?利润啊!
经验告诉我们,闷头赚钱的人,往往不说话。
此次微信电话本一出,运营商没有一家表态。说明什么?
虽然运营商们没有对微信电话本表态,但他们对与OTT的态度还是有迹可循的:
1)中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微信)带来的数据流量的增长,远远超过了短信的减少;
2)中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未来运营商和OTT是鱼和水的关系;
3)更有中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曾多次公开表示,中国电信要转型,由“基础网络运营商”转型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数据业务将成为收入重点。
你们都打不电话了,都用流量高清语音通话了,都用流量去看高清电影了,你说运营商是该笑呢?还是该笑呢?
四、运营商转型
这次微信电话本的推出,媒体老师们扬言颠覆并非首例。远的有Skype,近的有Facetime Audio,这些产品出炉时,运营商已经被媒体老师们“颠覆”过一次了。然而,国外调查数据显示,Skype帮助运营商赚取了大量的流量费用。
坦白说,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的“去电信化”,向互联网转型,已经比国外走得晚了几年。比如,日本的运营商DoCoMo已经在4G时代不提供传统语音通话业务。其实在LTE时代,运营商早已不再使用传统的程控交换通话方式,取而代之的是VoLTE,也就是说,运营商提供的语音通话业务,也在走数据网络,而且这样的通话更清晰、接通率更高。
大家都说OTT(Over The Top),没错,“顶”是可以跨过的,但是“底”怎么跨越?。台风来了你可以飞上天,但是不能不落地吧。什么是地?那就是运营商苦心经营多年的网络。语音通话也好,数据流量也罢,固定宽带都算上,运营商的核心资产摆在这里,你拿什么颠覆?
投资学中有个词叫做“重置成本”,就是让你再铺设一遍这个网络,需要花多少钱?这显然已经远远不是花钱的问题了。
前面说到电信网和互联网的收入对比。从另一个数据(利润)来看,三大运营商去年的总利润为1446亿元,BAT为448亿元,接近运营商利润的三分之一。运营商拥抱移动互联网,迫在眉睫。
再多说一点。如果说原来我们说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术,IT和CT还争执不下的话,现在都什么年代了,IT早就主导一切了。
VoIP推动温吞稳重的沙丁鱼转型获得新生,你们就放过那只鲶鱼吧。
综上所述,扬言“颠覆”者,说得好听点,老师们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了,一时惯性没收住;说得直白点,就是老湿们纸上谈兵空谈误国了,压根没找到点。
圈里的朋友可能都还记得,某OTT在线视频公司前两年振臂一呼、扯起大纛,上书两个斗大的汉字:颠覆。就连该公司掌舵人英俊倜傥的形象,都伴随着这两个字随处可见,现在呢?
笔者小学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用一个词拿捏不准的时候,就回去查字典。翻开新华字典就可以看到:“颠覆:倾败;灭亡”。
翻开运营商的历史,近十年来“灭亡”(也就是“被颠覆”)的运营商只有“台湾之星”一家,还是因为其母公司顶新集团涉嫌使用越南猪油,是被食品安全干死的(有兴趣的童鞋可以搜索“魏应充”来围观)。
所以说,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食品安全才能“颠覆”运营商,只有会出人命的事才会要了运营商的命。所以,各位媒体老师们,还是慎用这个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