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频道

PC时代的骨灰级产品 QQ在移动端再生

  QQ想要寻求变革时,腾讯公司的状态算不上理想

  “到处都有人在说QQ抄微信”

  文章概述:这是拥有8.2亿月活跃用户的QQ如何从PC端向移动端转型的故事,更是一个如何在移动端做产品的故事。

PC时代的骨灰级产品 QQ在移动端再生

  向移动端转型,成功?

  汤道生个子瘦高,表情轻松愉快。当《商业周刊/中文版》的摄影师请他摆一个能代表QQ的表情时,他马上用带有浓浓广东味的普通话说道,“代表QQ的表情啊,那就是笑咯。”身为70后的汤道生算不上年轻,但他身上的年轻态正好符合他想打造的QQ的气质。

  汤道生,香港人,2005年加入腾讯,现任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掌门人。2012年5月,腾讯公司组织结构调整后,汤道生开始掌管SNG。

  10月22日中午1点半,离QQ媒体开放日活动开场还有一小时,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LOFT创意文化园内,汤道生和腾讯公司集团副总裁殷宇刚刚用完简餐。在这一天之前,QQ这款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拥有最大用户量、PC时代骨灰级的社交产品最近两年所发生的大部分变化都不为公众所知,它甚至也懒得理会一切来自外界的猜疑和不看好:“腾讯内部在去QQ化吗?”“QQ不入流了。”“QQ是过去式,未来是微信的!”“那些跟着QQ成长起来的80后都用微信了”……

  下午2点15分,汤道生和殷宇移步餐厅旁边的咖啡馆。和正儿八经的腾讯大厦相比,这家红木吧台和白色塑料桌椅混搭的创意咖啡馆似乎更适合走个性、活泼路线的QQ。踏上木地板,穿过吱吱作响的咖啡碾磨站,一个墙面白净的小礼堂门口摆着印有彩色企鹅标识的欢迎牌。多彩企鹅想带给用户“年轻、酷炫”的体验。

  主题为“年轻即未来”的QQ开放日活动以汤道生和两名90后创业者的对谈开场。90后是QQ现在最看重的用户群。汤道生说,“要向年轻人学习。”

  为了跟上年轻人,不落伍,腾讯每年都招收很多大学毕业生,有的进入核心团队。“有产品经理,有做开发的,也有做市场的,让这批生力军不停地充实我们的产品团队和执行团队。”汤道生说。QQ今年7月新推出的彩色潮鹅新形象,就出自腾讯一位喜欢动漫、宅舞和Cosplay的90后设计师。

  随后,殷宇手持iPad,在台上分享了一份90后报告。“年轻人感觉自己不被理解而喜欢表现自我、希望与众不同、想证明自己、爱社交。”他还举例说不同时代的年轻人身上有类似的特质。“我年轻时,喜欢骑自行车不握把手;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玩‘死飞’——骑没有刹车的自行车。”尽管表现方式不同,但都是少年对速度的渴望。他认为,把握住90后年轻人身上的稳定的特质,就能把他们聚拢到QQ这个已经陪伴用户15年、“却没有老化”的社交应用上。

PC时代的骨灰级产品 QQ在移动端再生

  殷宇完全有理由自信。QQ最近的业绩令人刮目相看,原因之一是QQ向移动端转型的成功。在腾讯于11月12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智能终端”“移动平台”“手机特权”等词频繁出现,财报披露,QQ智能终端(手机QQ)月活跃账户于季度末同比增长36%至5.42亿,成为国内用户数最多的移动端应用。在手机QQ的活跃用户中,90后超越80后成为主力。90后也是QQ手机游戏的主流玩家,据腾讯此前披露的信息,超过1/3的90后用户经常玩游戏。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魏武挥也留意到了这份财报,他说“虽然微信很火,但手机QQ没有被人忘记”。

  危急时刻的变革

  但是在两年前,QQ面临的则是另外一番场景。2012年,微信创造了移动互联网增速纪录,稳坐移动社交应用第一把交椅。在2012年第三季度财报中,腾讯特地写了一句“微信注册用户超过2亿”,却没有提及手机QQ的用户数,只简单交代“由于手机端用户数量增加使得QQ的使用时间更加分散,QQ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增长率放缓”。在腾讯外部,一大拨专注于垂直领域的社交应用开始冒头,给互联网用户带来很多不同于QQ的新奇社交体验。当时上线仅仅一年的移动社交应用陌陌也显得风头正劲,一度登上中国区App Store社交类免费榜第三名。

  作为腾讯最早、最核心的产品,QQ曾经光芒四射。它习惯了像大哥一样,帮弟弟带妹妹,业务覆盖整个腾讯。那时,QQ带给75后和80后的记忆,是那个戴着红围巾的憨厚小企鹅,是靠聊QQ学会键盘打字,是“Q我”那句口头禅,还有“插根扁担都能开花”的影响力。

  “QQ是一个标志性的产品,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微信出现前,QQ就等于腾讯。”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数字论坛”创始人之一段永朝说。资深互联网专家谢文也有类似的看法,他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说,“QQ是腾讯的核心竞争力,过去是‘唯一’,现在是‘之一’。”当微信这个腾讯内部诞生的小军团,通过使用QQ的账号和关系链数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路遥遥领先,成为QQ的内部挑战者时,QQ团队对微信感情复杂。“向腾讯其他产品输血,对QQ影响不大。微信是个例外,当QQ向它输血时,微信增强了自己的造血能力,而它造血能力的来源和QQ差不多。”殷宇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说。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很多QQ用户开始往微信转移,这让段永朝想起了MSN在七八年前的白领高端用户争夺战中输给了QQ的那一幕。

  QQ想要寻求变革时,腾讯公司的状态算不上理想。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腾讯前员工这样评价腾讯当时的状况:“业务线庞杂到内部人也很难弄清,公司臃肿不堪,管理成了大问题。”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谈到腾讯微博时曾说,“原来是7个部门一起做,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开协调会,7个部门参与,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当然,最后大家的意识还是在沟通之后统一了,但是经过了很多外部推动、内部协调,中间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内部也有很顽固的人,偏好安稳,觉得变了可能会失败,也有人会瞻前顾后……”

  和腾讯微博类似,围绕QQ的产品线也分散在不同的专业团队手中,它们分别致力于QQPC版、手机QQ、超级QQ等业务,这些团队各自为政,鲜少共享、合作。当时,不只是腾讯,很多企业的业务线都按终端组织,无线事业部负责网络业务的拓展。

  在汤道生看来,那是QQ的危急时刻。他看到智能机的爆发、移动时代的来临,但按终端来组织的内部组织架构,不利于协同作战,产品在多终端的体验互相割裂。“如果我们不调整组织架构,就不能适应多终端并存的移动时代。”他说。

PC时代的骨灰级产品 QQ在移动端再生

  多位高管把QQ变革的关键时刻定格在2012年5月18日。那天,腾讯把手术刀伸向了自己,盘根错节的业务系统变身为六大事业群,QQ所在的社交网络事业群是其中之一。马化腾在随后的致员工信中说,“希望通过这次调整,更好地挖掘腾讯的潜力,拥抱互联网未来的机会。”腾讯的改革收获了很多肯定,《华尔街日报》援引北京迈博瑞咨询公司(MarbridgeConsulting)执行董事Mark Natkin的评论说,腾讯控股这次调整非常重要,为公司将来培养有战略重要性的业务留出了足够空间。

  这次旨在理顺组织的计划,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QQ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命运。“手机QQ产品线已全部梳理一遍,和微信差异化竞争。二者不是相互替代关系,而是自我更新。”马化腾在2013年第五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说。

  “5·18变革”不是个容易得来的决定,腾讯内部就QQ如何发展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说QQ应该完全转型成移动产品。“当时我非常反对这种说法,用户不会因为有了手机就不用电脑了,QQ要成为多终端的产品。”汤道生说。

  两年半后,汤道生仍然坚持多终端发展这一决定的正确性,他甚至把QQ提供多终端服务的目标拓展到提供全天候多场景服务,“QQ要让用户在right place、right time,享受到right service。”汤道生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说。

  费尽心思当主角

  手机QQ在2003年就有了,但在“5·18变革”前,手机QQ一直都是配角——PC端QQ的补充和延伸。

  船大难掉头。“2013年之前,QQ在转移动化这一块,步伐比较慢,有大家说的所谓包袱,或者说组织架构问题。”殷宇的态度坦诚。但这位QQ移动化的操盘手认为,QQ的慢节奏还和它的大体量有关。“在2012年,QQ的业务遍布整个腾讯公司,而微信只是一个部门。”

  QQ开始追赶,“以移动业务为先”。“移动优先”的目标是加强QQ在移动设备上的渗透。

  从2013年开始,殷宇和其团队不得不重新学习如何打造一款以移动业务为先的产品,这意味着在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开发产品等问题上,都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思考。

  “就像背包旅行,”殷宇这样形容QQ的移动化征途,“包里的物品如果用不上,背着就是负担,应该大胆地丢掉。在路上发现好的东西,不断地捡起来,就是在更新包裹。”

  当满大街的iPhone替代了功能机,原来在PC上需要外置的摄像头、麦克风、喇叭,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而且手机是移动的,还可以定位,每一样都有让社交更加丰富、多元化的能力。QQ在把这些能力“捡起来”,放进“包裹”。

  过去一年,手机QQ对外发布了8个版本,但内部却先后有20来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不同的功能。除了把QQ原来就有的即时聊天、个性装扮、游戏等功能迁移到手机端,手机QQ强化音视频能力做语音视频通话、在线课堂,还上线了“讨好”年轻人的“兴趣部落”“星影联盟”等功能;不止这些,手机QQ的深度移动化尝试还包括拓展O2O生活化布局、连接智能硬件等。

  至少,目前的成绩让人满意。“根据我们自己的统计,来自移动端QQ的流量超过60%,所有的业务都在移动化。”腾讯即通应用部副总经理吴奇胜在2014年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QQ·开放”分论坛上说。

  捕捉手机QQ的设计精髓并以新形式加以呈现,是腾讯即通产品部副总经理冼业成最重要的工作之一。2003年,他从英国留学回来加入腾讯时,QQ的同时在线人数不到1000万。经历了QQ用户同时在线5000万、1亿、2亿,冼业成还守着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喜欢啊。”冼业成回答得干脆利落。会议室长桌前,冼业成一身典型的电脑工程师打扮:白衬衣的衣袖随意挽到胳膊肘,穿一条黑色休闲裤,鼻梁上架一副眼镜。

  “5·18”调整后,冼业成所在的PC QQ团队和原来负责手机QQ的团队合并了。在他印象中,两支团队有过激烈的碰撞,但融合后的大团队终于能够形成合力,也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手机QQ上。2013年过完春节回来,冼业成接到重新打造手机QQ的任务。整个团队花了一个多月,在4月就发布了一个新版本。“我们做了很多移动化的变革,一个版本改几百个功能。”冼业成说。

  其中一度在用户间掀起波澜的改变是,离线QQ用户的头像从灰色改成彩色蒙白,这个动作是在告诉用户:手机QQ用户可以全天24小时在线,不用再问“在吗?”

  多位QQ产品线的高管都认为,抛弃“显灰”是QQ移动化必须要走的一步,因为在线、离线是PC时代的特性,不再适应永远在线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用户却不认同。很多用户习惯了根据好友是否在线来确定交流方式,有人甚至痛批没了或亮或暗的动态状态,手机QQ成了山寨版微信。“打开微博,很多反对的声音,打开QQ群,铺天盖地的差评。”压力直接就传到冼业成那里。他本以为,再等几天,用户就适应了。几天过去,反对声没有减少,QQ团队妥协,“显灰”功能恢复。

PC时代的骨灰级产品 QQ在移动端再生

  同样被放弃掉的有供用户随手涂鸦、写写画画的“白板”功能,“用户使用频率太低”,冼业成解释说。另一个类似Snapchat的闪照功能因为没能流行起来,也被拿掉了。流行社交应用Snapchat允许用户分享的照片在几秒钟后彻底消失。

  “创新一定会面临风险,这种经历对我们来说挺平常的。”冼业成的反应很平淡。他更深的体会是,相比智能机不普及的时代,现在做手机QQ是赶上了好时候。“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是iOS和安卓。”冼业成指了指摆在桌子上的小米手机和iPhone。他的这两件随身之物上分别运行着他每天工作时面对的两大操作系统。“智能机爆发前,功能机居多,手机平台有很多个,每款机型都不同,之前做手机QQ的同事很多时候都在做适配工作。”

  “电脑要外接摄像头、麦克风、喇叭等,语音通话时,对方经常会问怎么没声音?你调一下你的麦克风。经常这样。”冼业成如是描述PC时代做音视频通话的困扰。手机自带摄像头、麦克风,曾经的难题不再。QQ在2014年开始花大力气做语音和视频通话,“除了双人、多人视频,还有群内视频等。”

  当QQ在移动化的路上摸索、追赶时,批评声又来了。手机QQ登录后的界面和微信有些近似——最近联系人一溜儿排下来,最下面是三个选项。“到处都有人在说QQ抄微信,”殷宇说,语气带点无奈,“移动即时通信工具,总要有通信基础模块吧。你不能说因为不能和微信相像,就把通信基础模块都扔掉吧。你再去看PC端的QQ,这些模块都有。”

  PC时代风靡一时的QQ秀和会员体系也差点成了手机QQ的包袱。贺飏是QQ增值产品部负责人,来自上海,气质温和。往移动端转型初期,贺飏有过很简单的想法——把QQ秀从PC端移植到移动端。“我不管怎么调整,原来在PC上可以搭配的各种装扮在手机上的展示价值都变低了。”贺飏说。毕竟在尺寸不大的手机屏幕上,他没法要求专门划出一块地方来做QQ秀展示。

  那段时间,贺飏过得不轻松,甚至尝试过放弃做QQ装扮,去开发独立的装扮App。“做App需要很多资源,这时候公司和平台的资源就很难借用,跟其他没有平台支持的App一样。”10月的深圳凉爽舒适,在腾讯大厦旁边万利达大厦10层临窗的办公室里,贺飏戴着黑框眼镜,穿着灰蓝色棉质T恤和卡其色西裤,说话不紧不慢。现在,他对移动时代QQ秀的理解就是手机QQ上面的气泡、表情、主题、头像挂件、字体等。

  今年8月27日,主攻年轻人市场的QQ联合华谊兄弟发布了O2O娱乐社交平台“星影联盟”。贺飏说,“年轻人爱追星,QQ可以为他们做点事——QQ有海量年轻用户,华谊有大把明星资源。”结果二者一拍即合。

  贺飏发现,PC时代打造QQ会员体系的经验应用于“星影联盟”同样奏效。“粉丝是可以进行级别划分的。”贺飏说。活跃度、贡献度、对明星的了解程度都可以用来判断谁是死忠粉,粉丝越死忠越有机会得到线下回报,可能是明星的限量版CD、海报等周边物品,也可能是去片场探班、接机等面对面的互动机会。贺飏说,很多粉丝觉得花20元钱成为某个明星的认证粉丝是值得的,他们甚至愿意自掏腰包让自己喜欢的明星一直“红”下去:买碟、听演唱会、进电影院,以明星的名义众筹做公益,“就像永不落幕的‘超女’或‘好声音’。”

  做生活服务O2O

  10月24日下午4点钟,万利达大厦9层响起肩颈保健操的音乐,怀旧的音乐让人想起小学时期的课间眼保健操。而这间开放式的办公室也有点像教室,房顶上悬挂着锦旗,墙上和工位旁张贴着奖状。

  张孝超从隔壁的腾讯大厦赶回办公室。他刚结束和腾讯核心创始人、腾讯前首席技术官张志东的谈话。退休后,张志东经常回来转转。

  张孝超来自甘肃,有西北人的直率。最近,他一直在研究90后,还花了好长时间去弄懂“二次元”。他在QQ上关注了“90后”“TFboys”“EXO”“摄影”等兴趣部落,但只有摄影才是他真正的兴趣。“TFboys的粉丝和EXO的粉丝整天在里面掐架,我在看粉丝之间为什么会掐得这么凶。”张孝超摇摇头,“现在的90后,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做兴趣部落之前,他压根没听说过中国内地少年歌手组合TFboys。现在,TFboys占据着QQ明星部落中粉丝数第一的位置。

  “兴趣部落”是今年6月手机QQ上的新功能,它让有共同兴趣的用户扎堆、找同类和社交。截至目前,百万级粉丝的部落已达到40个,其中,“自拍部落”发出去半个月,就有了500多万粉丝,而“90后部落”的粉丝更是高达857.4万。

  有人说QQ兴趣部落像豆瓣、像陌陌群组,也像百度贴吧,张孝超显然不能同意。“我们不是看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也没有在创造兴趣社交的需求,QQ早已经聚合了无数的兴趣圈子。”张孝超所说的是有12年历史的QQ群。据他观察,除了同学群、朋友群、亲人群、同事群,还有数千万因为兴趣爱好而存在的QQ群。“QQ群从诞生开始,就允许用户给群贴标签,户外、星座、电玩……群标签就像是群的DNA。”张孝超说。

PC时代的骨灰级产品 QQ在移动端再生

  而兴趣,在他看来,是经济和文化发展后,个人在群体社会中的文化投射:“温饱问题都没解决时,人是很难对其他事情有兴趣的。当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人的素质越来越高时,越来越多的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这些兴趣爱好的长尾性也越来越强。”“长尾”是克里斯·安德森所著《长尾理论》一书中的概念,大意是:几乎任何从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与之类比,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不管多么小众的兴趣,都不乏信众。

  张孝超很早之前就想过发挥兴趣的“长尾”效应:让用户找到身边的兴趣群。他通过IP地址定位来帮用户找到附近的群,效果不理想。“中国的IP地址信息是垄断资源,运营商可以改来改去。今天这个IP地址号段是深圳用,明天可能分到东莞,后天可能又分到广州。”张孝超解释道。

  当GPS成为手机的基础装备,手机QQ的机会来了。兴趣终于能和地理位置结合,把兴趣社交延伸到线下终于不再是难题。“我们要充分使用移动终端所具备的能力,因为90后对这些智能设备很熟悉,95后甚至是玩智能设备长大的。”张孝超转过头,从办公桌上的笔筒里抽出一支笔,说,“他们眼里的智能设备就像我们眼里的笔,我们是从小用笔写字写大的,他们是从小敲手机键盘敲大的,也或许他们没见过有键盘的手机,一上来就用触摸屏手机。”为90后这帮电子土著做产品,QQ团队里的产品经理们,必须投其所好。

  QQ团队甚至希望“兴趣部落”能给手机QQ的O2O生活服务按下快进键。“现在手机QQ的同城群里用户每天自发组织的活动有两三千个。线下的人聚合在一起需要场所,会有消费。”张孝超说得激动了,这也是手机QQ开始探索生活服务的初衷——帮用户发现更美好的身边服务。他还用了一句大白话来解释,“手机QQ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但能帮用户找到更好的餐厅、咖啡馆、KTV、电影院。”

  和微信五花八门的公众账号不同,QQ的生活化布局聚焦本地生活,有美食团购、景点推荐、酒店预订、找兼职、家政服务推介,颇受年轻人欢迎的麦当劳、肯德基也已经入驻。点开手机QQ首页的“动态”选项,找到右上角的“管理”,购物、同城服务、吃喝玩乐等生活服务选项排排站,等着用户滑动手指选择订阅。

  张孝超认为手机QQ做O2O的难点在于:线下商家的更新速度极快,这需要强大的线下团队去扫街,而这不是腾讯擅长的。“腾讯的微生活最后就打包给了大众点评。”张孝超毫不避讳。但他看到腾讯在变得谦逊,“越来越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越来越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生活化布局,手机QQ没有大包大揽,它选择和线下团队强大的大众点评、58同城、圆通快递等第三方生活服务提供商合作,一起服务用户。

  10月31日上午,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第二天,海南天气晴。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大堂吧,当殷宇喝着果汁、窝在暗红色绸质绣花沙发里兴奋地聊起QQ的O2O布局时,离他不到200米的会场里,微信团队正在向“还未能消化互联网的冲击又迎来移动互联网冲击”的传统行业介绍微信的扫码、卡包等能帮传统行业做O2O的解决方案。3小时后,殷宇在QQ“连接生活”专场向合作伙伴介绍QQ的五大能力和在开放上的精耕细作。

  或许早已经习惯了被问及QQ和微信的差别,殷宇脱口而出:“不只是提供入口,我们会和合作伙伴深度合作、一起运营。”殷宇如是解释手机QQ和微信开放策略的不同。

  魏武挥看好这种开放,他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说,“原来腾讯是‘走我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现在变成了‘和我一起走路’。”

  在段永朝看来,在贴近生活圈方面,微信和手机QQ基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无处不在。尽管大众点评、京东、滴滴打车等第三方和腾讯的合作都是微信、手机QQ双平台,但滴滴打车选择了先接入微信,再来覆盖QQ。“微信的接单量占绝大部分,QQ这边的接单量不多,但是我们作为功能的补充,会配合公司的战略去做。”贺飏说。

  此外,当去年春节的微信红包和今年上半年的滴滴红包引爆微信支付,培养了用户的支付习惯时,今年年初才启动的QQ钱包似乎还在等一个契机。面对质疑,殷宇回应,“QQ钱包的用户每个月差不多以超过30%的速度在增长。QQ作为一个App,我们在手机端的收入,应该是所有App里最高的。”

PC时代的骨灰级产品 QQ在移动端再生

  挑战依旧在

  10月下旬,以“无边界生活方式”为主题的QQ概念版视频展示了一幅全天候移动生活场景:吃喝玩乐精品推送、室内导航、支付、多维交友、跨屏镜像……这一切用户都可以在QQ上完成。QQ在释放一个信息:嘿,别只拿我聊天,我能全天24小时、多场景无死角地连接生活。

  殷宇也担心QQ变成一个庞然大物,他和团队需要努力地在产品功能的丰富性和可控性之间找平衡。“我们一直在简化一些不必要的界面。手机QQ首页下面的选项由四个变成三个,用户用得不太多的功能,就挪到第二页。”殷宇说。

  QQ最新开发的“健康”功能就藏在了手机QQ的第三页。但QQ“健康”有自己的野心,它想连接智能硬件,是QQ杀入智能硬件领域的起点,而这背后有个更宏大的计划“QQ物联”:让QQ实现移动设备、家居设备以及其他一切设备的互联互动。因为藏得太深,10月22日QQ媒体开放日活动现场,主持人花了好一会儿才指导现场来宾找到QQ“健康”功能。

  类似的用户使用产品路径的引导,QQ得一直做,“要让用户学会找到这些东西(QQ中藏得较深的功能和服务)。”殷宇说。

  两个月前的9月16日,20来位听众聚集在位于北京世贸天阶附近的“腾讯汇客厅”,听两位来自腾讯的产品经理做分享。在提问环节,“我现在只用微信,不上QQ,怎么能玩‘兴趣部落’和‘QQ健康’?”一位听众的提问让在场的人都笑了。

  这是QQ的尴尬,早在微信还没有诞生的时候,就有专家意识到QQ成年用户的流失。在《X光下看腾讯》一书中,资深互联网评论人程天宇说:“QQ要考虑回归本初。最早用QQ的那群人,当年只有十几岁,现在已经成长起来了,QQ却抓不住了,又去培养十几岁的孩子,这是不对的。一定要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把老用户找回来。”

  殷宇不同意这种论述,他说:“如果按这位专家的建议,QQ就是去吸引和微信一模一样的用户群,那是做不起来的。”

  发展新用户和维护老用户之间的纠结,在QQ内部是持续的争论。“后来我们统一了看法,和年轻用户一起成长。”殷宇说,“第一代QQ用户有的都四十多岁了。有的眼睛开始老花,天天跟我们说字要大一点。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居家,社交圈开始收缩。而年轻人接触网络的年纪越来越小,他们就是要社交,就想要接触不同的人。不管他们年纪多小,未来必定成为主流。”

  魏武挥理解QQ的策略,他说,“一个发展了15年的产品,很容易老化。Facebook就是前车之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抛弃Facebook。如果抓不住90后,QQ就out了。”

  大概是想到QQ用户长大了都流向了微信的说法,殷宇补充说,“年轻用户,等你年纪大了,你可以用微信,这不是坏事情。”程天宇对手机QQ和微信的利益如何平衡感到疑惑,“最终总免不了替代,基本上没有什么QQ能做的事情是微信不能做的。”资深互联网专家谢文也认为QQ用户迁移是必然,“就像MSN用户平移到Skype一样。”他分析:“从产业角度,可替代QQ的产品已经出现,比如微信。从腾讯的角度,同时做微信和QQ,是用两份资源做一件事,成本也不划算。从用户角度,一会儿看微信,一会儿上QQ,也挺麻烦。”

  为了朝多元化应用巨头转型,QQ今年开始发力泛社交。除了“兴趣部落”,9月份发布的手机QQ5.1版本增加了“悄悄话”和“匿名群聊”等匿名社交的功能。

  在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采访时,汤道生说,“我们对垂直场景的关注有点不够,于是出现了其他竞争对手在有些场景去发展沟通服务。”

  他没法阻挡的趋势是:互联网用户特别是年轻人渴望不同的在线体验和新的交往方式。主打陌生人社交的社交应用陌陌已经吸引了1.8亿用户,并于11月8日提交纳斯达克上市申请。越来越多的对手在曾经QQ一家独大的生态系统以外成长壮大。

  QQ有必要对所有大用户量的产品保持警惕。“所有能够产生大用户量的应用,都有可能挑战QQ的地位。”殷宇说。他太了解外界的猜测——所有的即时通信产品都是QQ的竞争对手,甚至所有的通信产品或者社交产品都是QQ的竞争对手,但他不能苟同。他记得新浪微博开始爆发的时候,腾讯慌了,立刻跟做腾讯微博,QQ也深入参与。“那时我们意识到微博有可能是一个大用户量的应用,尽管它并不是个通信工具。”殷宇说。

  QQ的挑战还在于如何保持用户不断增长。腾讯最近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也说明了这一点,尽管QQ月活跃账户数达8.2亿,但同比增长才1%。依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可以说,QQ已经覆盖中国超过90%的网民。喜忧参半。QQ难以像以前一样那么快地增加新用户了。

  “这不只是QQ的问题,等微信覆盖8亿用户的时候,也一样面临这个问题。”殷宇说。突然,他笑着补充了一句,“除非开放二胎政策,如果不往国外发展的话。”他没再说下去。QQ已经很少谈国际化了。

  段永朝记得,QQ曾经开发过很多版本,有过一些国际化尝试,但比现在微信的国际化还是要差一些。2007年6月,腾讯与中国台湾番薯藤网站合作推出的麻吉QQ宣布退出服务。经营3年多,麻吉QQ却只有100万用户。“七八年前,智能机还不普及,QQ做国际化是生不逢时。”段永朝说。

  当微信寄托着腾讯的国际化梦想,QQ团队津津乐道的,是手机音视频能力增强后,QQ连接了越来越多的海外用户和他们在中国的亲友。“目前QQ主要服务于在中国的外国人和在国外的华人。”汤道生说。

  PayPal创始人、硅谷知名投资人彼得·泰尔在新书《从0到1》中这样评价全球化:“大部分的人认为全球化将定义未来世界,但事实是科技发展的影响比全球化大。”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