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频道

杨廷皓:台湾来的CEO为什么在上海创业

  导语:杨廷皓还针对创业的朋友给出了他的三个建议:想清楚你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找对核心团队、态度很重要。

杨廷皓:台湾来的CEO为什么在上海创业

  杨廷皓在台湾长大,大学读完后,在台湾服完兵役,后来去了美国伊利诺大学研修计算机人工智能。大学毕业后,到美国伊利诺大学研修计算机人工智能。2000年,互联网热度很高,杨廷皓博士没读完,就被微软西雅图总部挖过去工作。每到周末,几乎全美各地的企业都邀请过杨廷皓去做讲座。

  杨廷皓先后在微软美国和北京微软担任程序开发和管理工作,并带领团队获得20项国际专利。2007年加入Hulu后,带领团队开发多项关键性技术,并创建了Hulu北京研发中心,担任高级副总裁。2012年,杨廷皓加入蜻蜓FM。

  以下内容大部分来自澎湃新闻网的“问吧”栏目,创业邦获得授权转载

  谈互联网创业

  为什么离开Hulu?

  杨廷皓:当时HULU在11年年底12年年初的时候发展已经比较稳定了,而我觉得我的性格比较适合做一个开拓型的职位,而不是一个稳定的工作,所以当时我就决定了想要创业。我离开HULU之后先加入了创新工场的创业家计划,主要是跟着工场的一些投资人、合伙人一起看一些项目。

  后来因缘际会,在创新工场的一场会议上,认识了蜻蜓fm的另外两个创始人——张强(董事长)和赵捷忻(COO),后来我也到了上海与他们一起交流,也就是在送行的机场等间隙时间聊下来,决定加入了这个团队。

  当时做出这个决定,主要觉得自己之前HULU本身就是传统媒体跟互联网的结合,所以我对这种模式非常熟悉,并且在这种模式下技术有很多的发挥空间,比如蜻蜓FM在早期时候,也有一定的用户量。但产品的质量等非常不稳定,尤其在处理音频相关方面的技术,我觉得做的都不够,而我觉得我可以带来很多的价值。

  另外,我跟另外两个合伙人非常地投缘。在那个时候,还是看得不太清楚,这样的产品到底会有怎样的发展会有什么好的未来,所以还是认同核心几点,一个是人,一个是我自己本身的背景,另外行业方面,传统媒体跟互联网的结合方向我是非常认可,所以当时也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蜻蜓fm。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决定,是很不错的。

  对即将要创业,或者正在创业路上的朋友有什么建议?

  杨廷皓:首先,其实现在不管你是你做硬件也好,做O2O也好,做移动互联网也好,其实竞争者非常多,所以还是要想清楚你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你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得更长远,你怎么保证你做得比别人有效率,创业是很辛苦的事情,你要找人找钱找资源,然后还要做很多的产品方面的开拓,所以认清楚自己本身的实力是最重要的。

  第二,你要找对你的核心团队,最早跟你创业的10个人,可能就决定了你这个产品最后能否成功,你要找到跟你有一样的价值观、志同道合,在困难时候能一起挺过来的朋友。

  第三,态度很重要,你要有自己的态度,因为你肯定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你怎么来正面面对这些困难,把这些当作是自己的挑战,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最后解决问题,不会被接二连三的困难所打倒。

  你在上海创业成功,你觉得在上海创业比其他城市有什么优势吗?

  杨廷皓:之前澎湃新闻做过一期“喜欢在上海创业的理由”的征集,也采访了我。这里,我再拓展谈一谈。

  首先呢,上海本身的人才质量有保障,有复旦、交大、同济等知名高校输送高质量人才。另外,杭州离上海很近,浙大也是人才的来源地之一。

  再者,从2010年开始,上海已经连续数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有魅力的中国城市”前十名,近两年更是业内知名,“上海磁场”对于这些留学人员,吸引力正不断加强。

  相比很热闹得在一起扎堆,上海更低调务实,这种风格特征在吸引人才方面也是很大的优势,同时也保证了人员的稳定性。

  最近几年,上海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尤其在一些垂直领域,上海是处在领先地位的,比如网络音频领域的龙头老大蜻蜓FM就在上海。而且,国内外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在上海都有驻点。

  就投资生态链中来说,投资者的地域歧视并不明显,投资公司在一些主要城市都会有分公司,那么上海本身就是金融中心,除了天使投资和vc外,创业者在上海可以接触到更广层面的资本方面的合作。

  上海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都很赞,宽松的户籍政策更是能吸引很多外来创业者。尤其对于已经有了第一桶金的第二代互联网创业者,他们创业的时候,创业环境、家人的生活环境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此外,我也注意到,在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上海市政府落地了一系列细则,加强财税支持和金融服务,推进品牌和信用建设等政策措施对企业来说都是利好。

  谈音频行业

  怎么看待PGC和UGC这两种模式在视频和音频行业的发展,UGC还有机会吗?

  杨廷皓:我觉得UGC和PGC各有特色,这两个方向都是有可能成功的。声音的媒体特性和文字视频还是有较大的差异,视频和文字都可以通过视觉来判断内容是否有价值,比如文字可以扫一下标题,视频可以通过截图、截屏等方式,但声音这个媒介,用户只有花1:1的时间听了才能来判断它的价值。

  所以我们做这个产品的切入点在于,希望用户收听到的内容都是高质量的,我们希望打造一个专业的平台,让用户用声音来接受讯息,我们主打PGC,当然,UGC的内容不稳定,但是也很活跃,所以现在发展PUGC,就是聚合专业内容生产能力的人,例如把传统的电台主持人和优质的自媒体人邀请出来,专门在线制作内容,与我们的平台合作,确立清晰版权与商业模式。

  现在许多网络音频应用已经涉足和汽车厂商直接的合作,未来,蜻蜓将如何拓展移动电台的边界?

  杨廷皓:汽车其实是一个非常适合“听”的环境,所以车联网确实是蜻蜓FM一直以来重点拓展的领域,我们认为除了移动手机普及这轮红利之外,车联网、可穿戴设备马上会给我们带来新的一轮红利,比如在可穿戴设备上,三星手表就使用了蜻蜓FM的内容。

  目前我们已经和包括福特、沃尔沃、宝马、奥迪等品牌在内的超过50家整车厂和TSP厂商开始与其合作。目前已已经有了300万量的预装量。

  而随着整车厂对车载系统越来越重视,以及电信运营商在流量上的解决方案越发成熟,随着整车厂,运营商,TSP厂商以及软硬件厂商,在车联网领域磨合成熟,现在推动车载音频已经到了非常好的时间。

  当然到了2015年,蜻蜓也开始也发力了车载后装市场,包括“传统的车机,OBD产品,后视镜等车内联网智能硬件终端,预计到年底,可以500万个设备终端可以收听蜻蜓FM。

  未来声音还有很多渠道空间,例如在智能家居上,家里的电灯、音响、冰箱都可以收听蜻蜓FM,冰箱也可以有接收设备,做菜时候可以收听。乃至电灯也可以收听音频,给小朋友讲故事,通过语音去控制,早上起来可以设置闹铃声用过电台开启唤醒起床。这些都是我们目前与许多渠道终端上正在推进的项目。

  谈竞争对手

  同类型产品的客户端中,你们的突破点在哪里?

  杨廷皓:我们现在是国内最大的音频平台,上架三年了,有3000家直播电台,近10000名电台主播在蜻蜓录制节目,包括我们与小米手机的合作,都是在行业里其他家很难企及的优势。蜻蜓的整个用户规模在今年将比以往更加爆发级增长。

  技术方面,我们的技术团队都是北大、清华、交大、浙大的优质人才,有非常强的研发能力,技术上确保直播无延迟。在省流量方面,我们也是业界做得最好的,只是同类产品的1/6。

  我们在内容上同样下了不少功夫。蜻蜓非常重视内容运营,保持让用户喜欢听的内容才是好内容的风格。现在,蜻蜓有音频行业最大的有声版权库。

  我们今年启动了PUGC大赛,也就是把传统的电台主持人、专业的声音玩家,以及自媒体KOL邀请出来,专门为在线制作内容,与我们的平台合作,确立清晰版权与商业合作模式。

  PUGC大赛之后,我们会有更多的独家优质内容。比如,“电波怒汉”万峰重回电台,和蜻蜓fm联手打造《峰人学院》——夜间两性情感互动类节目+时事热点热辣点评。

  怎么评价你们的竞争对手?

  杨廷皓:蜻蜓FM是以PGC为基础的平台,今年我们逐步开放PUGC,事实上为了保证用户的内容体验。我们相信,在音频这样的媒体形态中,专业化生产内容相对质量更高,更有可能被用户接受。不过行业也有其他的玩法,比如喜马拉雅FM、荔枝FM都是UGC模式,活跃用户生产内容之外,但是难免在版权与节目质量上相对模糊。但其实,他们现在也在寻求转型。

  国内互联网盛行免费模式,蜻蜓未来会走收费还是走免费路线?如果是免费,有盈利模式了吗?

  杨廷皓:去年以来,我们组建的销售部门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蜻蜓FM主要的盈利模式来自于两个方向,大家想得到的第一个就是广告模式,除了蜻蜓fm平台的页面露出广告之外,也有一些嵌入式的,比如电台或节目等进行协议合作,替换或植入广告。

  第二种模式是用户付费的模式,去年我们和国内最大的有声书版权商央广之声合并,所以跟运营商合作也更加深入,我们与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也都有独家合作。比如运营商上会有看书、听书的产品,里面都带了蜻蜓fm的音频,用户如果订阅的话,这里面会有很大的一块商业价值,目前这部分的收入也相当可观。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