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底华为在北京正式发布 “企业云战略”,一度在业内激起千层浪,观望者有之,猜疑者有之,嘲笑者也有之,甚至,“坐山观虎斗”者也有之。毕竟,在华为“企业云战略”正式发布之前,行业人士包括媒体将华为“企业云战略”单纯解读为正式进军公有云市场,这让几乎所有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一度精神紧张准备全面迎战。无论外界如何猜疑,如何纷纷扰扰地进行着各种讨论,华为,似乎很是平静的宣布:“华为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我们聚焦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能力来提供有竞争力的IaaS解决方案,构建轻量级的Pass层,聚合更多的合作伙伴在Saas层共同为客户提供企业云解决方案。”
华为企业云的“擅长”,在笔者看来,其实已经历了长达六年的布局,犹如下棋,先布局,造势,然后落子收拢。
势在全局
实质上,华为企业云从2009年开始便对云计算进行了布局,无论是兵力部署、疆域拓展还是兵器打造,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兵力配备上,已涉及研发人员超过10000人;
疆域拓展上,华为不仅在全球部署了5个专注于云计算的研发中心,在中国的触角已经延伸至克拉玛依、大连、玉溪、湖州、襄阳等地,东西南北区域市场已经拉开大网;
行业领域上,已从金融领域逐步扩展到政府公共服务、大企业、IT等领域;
从云服务层次上,不仅可提供有竞争力的IaaS解决方案,构建轻量级的Pass层,而且可聚合更多的合作伙伴在Saas层共同为客户提供企业云解决方案。
从兵器产品打造上,华为拥有庞大和严密的产品线,覆盖了云计算所会覆盖的各个产品领域。
在核心武功上,华为云技术采用了开放式技术架构,可帮助客户实现多云之间的平滑迁移。
在云江湖联盟上,华为在全国已拥有了几十万家合作伙伴,组成了超大联盟,这些伙伴在第一线时间内将客户需求反馈给华为,以改善产品和服务。
由此可见,华为云已从各个纬度进行了综合部署,势在全局。
落于实处
当然,中国的云服务版图上,其实并不缺乏布局者,各个企业均能找到自身的优势项目,以此作为自身的立足根基。
AWS,在全球拥有庞大的中小企业客户基数,因此在全球公有云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在中国市场目前来看还是步伐很小,并且也仅仅是公有云方面优势明显一些。
阿里云,在中国的中小企业公有云市场一路畅游,但总是碰到不少技术瓶颈。
如果说全面开花的确有难度,各厂商及服务商专注于自身优势项目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中国云计算市场存在的最大难题自然是真正落地的项目还很少。
目前除了企业级云应用外,有规模效益的几个政务云、园区云应用则包括了贵州大数据、克拉玛依云基地、大连云基地、襄阳云基地等。这些基地多多少少在其中能找到上述几家云计算企业的身影。巧合的是,华为都参与到了其中,其原因可能是华为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已改变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一个硬件设备供应商角色,转变为从底层的基础架构到云计算、大数据系统平台,从数据中心到企业分支、企业中的个人用户并具备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能力的角色。
不管怎么样,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只有真正落于实处,真正得到检验的云才能提供效益。
华为在全势布局的基础上,善于用项目让云落地。
项目实践
“智慧襄阳”,是华为与襄阳市政府合作,并已得到真正检验的具有标志性色彩的“政务云”项目。
襄阳,大家对它的最早认识来自于《三国演义》,称其为“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其地理位置相当重要;而一曲《射雕英雄传》,郭靖、黄蓉率众抗击蒙古大军的典故则赋予了襄阳更多的人文故事色彩。作为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已有2800多年历史的襄阳在经过多年的工业发展后,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工业制造的升级转型,亟需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发展智能制造产业,迈向工业4.0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转型课题;而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基于上述背景,2013年7月,华为公司与襄阳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云计算合作协议,共同绘制“智慧襄阳”的发展蓝图。两年过去,这个蓝图的实际情况如何?在9月7日华为携手襄阳市政府举办的襄阳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论坛上,笔者真正了解中国云落地的实际情况。
据襄阳市秦市长介绍:“襄阳具有良好的发展云计算的基础,首先是网络基础条件好,襄阳是国家信息传输骨干网的重要枢纽、南北通信网络的交汇点,网络基础设施发达,拥有一级干线2条,二级干线3条,能够快速连接到全国“八纵八横”骨干环路和优异核心节点;全市宽带出口达到500G,企业光纤通达率达100%,位居全省前列;其次,襄阳市政府具有远见卓识,很早便洞见21世纪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浪潮,以国际化视野、全球化眼光、战略性思维,2013年率先提出了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引领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信息技术产业整体快速突破,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襄阳云谷”应势而生;此外,其他区位优势也非常明显,襄阳本地的汽车产业发达,整个地区制造业基础雄厚,围绕汽车数字化、车联网、汽车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产业空间巨大。襄阳当地的地质条件稳定,交通条件便利(自古是九省通衢)能源丰富,能源成本低。“
据笔者了解,“智慧襄阳”,围绕“强政、惠民、兴业”三条主线,搭建各种云应用平台,让政府提升了行政效率,让百姓享受了便民的优惠,让企业拥有了更便捷的IT基础环境。目前,襄阳和华为企业云一起,为20多家政府部门(包括经信委、环保局、林业局、卫计委、公安局、旅游局以及交警支队等等)提供了云计算服务。
构造节点
华为重视云服务节点的构造,对襄阳的选择体现了这一匠心。
据了解,襄阳云计算产业园将成为华为企业云华中大区中心,面向全国甚至全球提供云服务,同时,该数据中心也被定位为全国云服务网络的一级节点。华为自2008年进军云计算领域以来,其实一直在全国布局云计算节点网络,目前已经在全国完成10几个个节点的布局,覆盖了整个中国市场,襄阳无疑是华中大区的核心之地。
智能制造
华为希望能带给客户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的云服务体验,这其实只是一种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而从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才会是将来的发展方向。笔者从华为与克拉玛依、大连、玉溪、湖州、襄阳等城市的合作案例综合分析后判断,华为期望的是利用云技术及全面的ICT技术,来开启2025中国智能制造的大门。
从工业3.0向4.0演进的过程中,ICT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不仅有大量的生产设备将连接到网上,而且数据大量的存储、传输,包括为了经营生产所产生的一些数据计算的能力,从传统工厂向智慧工厂的演进,ICT必然是实现上述这一切的基础。
众所周知的是,ICT领域,华为有着绝对的地位。华为在襄阳建设数据中心就是为了构建智能制造的ICT基础。襄阳打造智能制造云平台,一方面实现了生产信息的纵向整合,把襄阳工厂的数据甚至每台机床的数据信息向生产控制进行协同。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横向集成,通过众包或者协同研发的方式,让前端的销售部门、中间的设计、制造部门包括后端的销售部门,能够有机的协同在一起,从而产生对整个信息流公共类的需求,比如整个生产要素的联网,包括大量联网以后,数据存储、处理,包括大数据运算,让这些数据可以移动并实时进行分享、开放,以此实现整个生产管理部门,包括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都能够获得信息,向着更高效、绿色的业态发展,最终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改变。
合作共赢
华为期望利用云技术及全面的ICT技术开启2025中国智能制造的大门这一目标非常宏伟,但华为企业对自身的定位一直非常清晰:即坚持“被集成战略“,采取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上述目标。
华为公司党委书记周代琪指出:“华为公司在整个专业化转型中重点提供的是ICT基础设施和平台软件这样一种能力,在最下端还会有很多终端方面的需求。因为很多行业,比如汽车和石化,不同的行业对于终端的要求差异性非常大,我们希望跟行业的合作伙伴来共同打造整个产业链;此外,华为还将与重点行业进行联合开发,目前已经与东风、中联重科等企业建立了合作。与东风合作推出Windlink车机产品和服务,以及在车联网方面,针对车与人之间、车与车之间、车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度开发,另外在智能汽车、视讯会议系统大数据中心、存储服务、信息、咨询规划、安全方面等各个领域进行深入合作。“
笔者小结
从华为云这六年来的布局轨迹及落地襄阳的案例,笔者认为华为企业云布局,造势,落子收拢的打法颇有些一气呵成的味道。
但笔者最赞赏的却是华为将云与其它ICT技术连接在一起,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的整合服务。“智能制造”是中国未来发展最为强劲的推动,只有将相关技术运用到实处,才能为实现中国智能制造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襄阳,相信只是中国智能制造开始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