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频道

新常态下的灾备挑战

  “在灾备领域,99%的努力+1%的幸运=真正的幸运,但这个1%的幸运跟我们之前所做的努力关系非常大。”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可以说是已经渗透到千家万户,有网友调侃:“不吃饭可以挺7天不死,不喝水可以挺3天不死,没有网络,我现在就去死。”因此,伴随着对网络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互联网+背景下的安全,已经越来越引发大众的关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互联网的融入缩短了全球交流的距离,如今互联网+不仅带来了新的经济形态和新的社会、人文环境,随之而来的还有新的挑战和新的机会。

  2015年伊始许多行业都曾出现过一些重大事故,对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相关产品的用户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在此趋势下,依托互联网+与新常态模式所带来的新发展机遇中,更需要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管理为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来保驾护航。

  “互联网+”放大蝴蝶效应

  在英国,每天银行自动清算业务系统的转账金额高达500亿英镑。2015年9月的一天,很多企业在发薪日突然发现,由于汇丰银行支付系统的瘫痪,有27.5万人的款项未能及时到账。银行自动清算业务系统是所有银行进行转账的主要方式,而这次系统的崩溃也就意味着与汇丰银行合作的单位无法支付员工薪资,无法支付账单或进行其他转账活动。许多受害者纷纷抱怨说无法支付自己的抵押贷款,而且更甚的是,账户里一分钱都没有了。

  在中国类似的故障也在不断出现,5月28日,携程的官方网站和APP客户端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随后携程官方确认了上述情况,并称是因受到了“不明攻击”所致。巧合的是,一天之前支付宝才因为光纤事件一度导致应用无法使用。连续两天,大型互联网公司出现不同的系统事故,“互联网+”浪潮下的安全问题再次受到行业内外拷问。

  在信息化环境中,“蝴蝶效应”现象危害之大成为业界共识。尤其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加速发展,在更加灵活与开放的IT架构之上,如何构建专业的业务连续性及容灾管理能力成为企业的共性需求。让我们先来看看互联网+环境对业务连续性带来了怎样的挑战?

  首先,互联网为灾备市场带来很大转型。很多企业利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灾备服务,企业不再需要自建灾备中心和组建自己的服务团队,只要设定好sla(服务水平协议),就可以通过云享受灾备服务。对于企业而言,云灾备帮助企业减少投入,并得到了更高的服务水准。

  其次,企业自身对业务连续性越来越重视。随着互联网服务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业务基于互联网之上,在用户和市场的压力下,企业开始对业务连续性越来越看重。

  第三,互联网金融催生了更高的业务连续需求。众所周知,金融业的信息系统标准一直有明确的监管要求,而且严于其他行业。我国金融行业标准中的《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对灾难分级、恢复时间有详细规定。中国银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也已经明确,总资产规模一千亿元人民币以上且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法人商业银行,以及省级农村信用联合社,应设立异地模式灾备中心。而随着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进入

  金融服务领域,其背后对业务连续性的规范需要也越来越凸显。

  异地多活成为共识

  在今年5月份的宕机事故中,异地多活的系统架构成为业界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在过去两地三中心的架构下,大家的普遍痛苦是建一个灾备中心容易,维护一个灾备中心太难了。在单活模式下,为保持生产和灾备中心的设备比例,需要不断的追加灾备的硬件投入,对于备份数据的有效性、恢复的及时性也要不断的进行验证演练,同时,出于对灾备切换之后的数据丢失风险的考虑,不到万不得已,企业是不敢贸然切换。因此,传统的灾备体系就和核武器一样,是最后一道防线,不得不建,但建完之后,维护成本非常高,能用到的机会非常少,投入产出比很低。

  通俗地说,异地灾备一般是指部署A、B两个数据中心。A作为日常访问,B作为灾备。在A服务出现问题后,B首先需要进行数据核对,确保无误后才能启用。异地多活则是业务在多个数据中心上同时运行,当有一个或多个数据中心故障时,其它数据中心将自动接管所有应用业务。在这样的情况下,数据中心多活很自然的成为大家的追求目标,如果能和服务器集群一样,多个数据中心能同时提供服务,灾备中心也同时承载生产中心的职能,自然是最好的灾备解决方案。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