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频道

用友优普孙汉明 智能制造的灰度

  在已经过去的2015年,在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15等新概念的带动之下,智能制造也成为了一个热词。但2015年同时也是中国制造业的寒冬年,在利润下滑的巨大压力之下,中国制造企业被迫加快了自己的转型之路。于是,单就智能制造而言,理想与现实被分割成了黑白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国内大量制造企业基础薄弱,而造成了大量智能制造的空白点;另一方面智能制造的前景又太过诱人,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大量中国制造企业的奋斗目标。

  在黑与白的巨大反差中,坚持智能制造方向的用友U8+,2015年制造业客户的收入,却比2014年的相同指标翻了一番。而谈及其中的原因,用友优普助理总裁孙汉明将这归结于智能制造的灰度。

用友优普孙汉明 智能制造的灰度

  夹层里的成长

  说起智能制造,把自己主要时间都用于客户调研的孙汉明感触颇多,归结起来,现阶段中国的智能制造产业可以说是在夹层里成长。

  孙汉明介绍说:“谈起智能制造,多数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国外制造业先进国家中的无人工厂、立体仓库,这也确实代表着目前世界智能制造的先进水平,但回到国内制造来的现实,我们会发现,中国中小企业真正能够投入智能制造的资金非常有限。很多国内制造企业的老板很仰慕这些工厂,但一听说这样的投入动辄几个亿,心理上还是觉得承受不起。”

  另一方面,孙汉明从和大量国内制造企业接触中深切地体会到:“就算某些国内制造企业脑子一热,突然想大跃起式地搞智能制造,我也得说,智能制造一定不是用钱砸出来的。如果砸钱就能搞好智能制造,我得说这个过程就太容易实现了,我们可以花钱德国无人工厂搬到中国来,中国的智能制造不就成功了吗。但实际情况证明,智能制造不可能是这样实现的,国内绝大多数制造企业还没这个基础。”

  但同时,孙汉明认为:“国内制造企业不搞智能制造,从而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制造业的大环境也是不充许。经过了制造业的寒冬,这个市场重新洗牌以后,我们再去看国内生存下来的的制造企业,我们就会发现:生存下来的制造业对信息化和智能制造有深入需求和强烈的欲望,而且说得更直接一些,这些需求和欲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所以U8+在2015年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客户的需求推着我们在走。智能制造也绝不是一场概念炒作。我相信用友U8在这方面有大有可为的基础,在近两年内它会经历一场又一场爆发性的增长。”

  谈起智能制造的概念,孙汉明解释说:“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智能制造是原来ERP制造往更深化的一个应用。这里边需要我们结合现在一些更新的可以实现的技术,包括传感技术、互联网技术,去实现生产现场的优化。”

  关于智能制造的实现过程,孙汉明表示:“从我的感受来说,智能制造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的制造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现阶段有自己急需解决的智能制造疼点, 我们也可以根据我们的经验和理解,给用户一些智能制造的建议,这样在用户短期、中期、长期的智能制造改造中,我们可以长期合作。用户报价高低都没关系,因为许多用户对智能制造还抱着观望的态度,重要是我们提供与报价相符的服务,用户可以在初期保有一定的期望值,我们也一定要从用户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 U8的产品解决方案,把人、机器和物料三方面的管理做好,通过这三方面的链接打好智能制造的基础。同时按照我们最优的一种模式组成客户的生产和业务模式、非常好的的成本控制。让用户感受到智能制造的效果,他们才会愿意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孙汉明举例说:“许多国内的制造企业已经循着这个思路取得了成效。象我们的样板客户湖北菲利华,这是一家做玻璃纤维的企业,也是一个隐形的行业冠军。原因在于它在玻璃纤维细分领域里面,全球排名第四,中国业内知名。按理说,菲利华生产的玻璃纤维用于航天材料,还有各种特殊纤维材料用于防辐射、防紫外线,它应归入高科技企业,但我们到他们工厂看看,会发现他们的机床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全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因为这样的加工工艺要在高温下运作,同类数控机床是非常昂贵的。”

  孙汉明接着介绍说:“如果按传统的ERP方式管理,一线的生产工人就得一边操作机床,一边操作电脑了,还得找单据、抄数据。操作着半自动或手工式的机床,要完成这些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应对这种状态,我们给他们的机器加了一个工位采集器,才几百块钱一个,我们把制造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把现场网线布好,再用上RFID射频卡技术,员工所有的工序全按射频卡的方式做上唯一标识。每次生产开工、完工时,射频技术都可以把实时的状态自动反馈到系统当中来。生产工人只需输入加工了几件产品,敲几个数字就完了。”

  菲利华采用这种低成本的方式改造过后,管理层从上到下都可以看到每个机台的作业效果,每个机台的加工工件的进展情况。这种实时反馈让菲利华高层感受到了智能制造的力量。在菲利华后期工程建设中,由于新型数控机床的引入,孙汉明表示:“双方可以在一个更高层次上进行智能制造方面的合作了。从菲利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ERP到智能制造的缩影。国内还有很多的中小企业,还只处于ERP的简单应用,像RFID射频卡技术、条码技术,对于50%以上的中小企业制造业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其实这个领域的提升就足以改变整个生产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管理水平。我们的智能制造也完全可以把起点设在这里。”

  孙汉明的话不难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看上去高大上的智能制造,其实现过程也绝不是非黑即白,国内的制造企业一定要经历一个充满了灰色的成长过程。

  完善智能制造行业产业链

  国内企业智能制造的实现过程,一大难点是其起点低,另一方面则在于国内数量众多的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不均衡。孙汉明表示:“我这个部门还有一大任务,就是打造智能制造行业产业链。”这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之后的困难程度却让外人难以想象。

  MES系统是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它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心/设备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块,为企业打造一个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离开MES系统,智能制造也就无从谈起。但真正引入MES厂商进行合作时,孙汉明才发现里边存在着太多的问题。

  孙汉明介绍说:“国内的MES厂商都要有一定的行业特性,没有哪家MES厂商可以做到行业通吃。国内MES厂商的样板都集中在电子、机器、汽配等行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此外,国内的MES厂商多数还只能采用解决方案的形式推出服务,而无法将自己的MES系统打造成产品。所以,我们目前在找一些行业做的不错的MES厂商,跟我们一起打造智能制造完整的方案。我们自己在MES系统上做一些铺垫工作,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去开发MES,而是因为它的行业性太强了,我们要做一些适用于行业的东西。我们在基于标准平台上面做开放的接口,主要是类似于数据交换总线的模式,我们称之为Open API,让更多的MES厂商更快的和我们U8+整合起来。”

  没有深入制造业的人也许不会了解制造业信息化的复杂程度,当信息化向智能制造的深度引伸之时,这种复杂程度也将呈现出级数般的增长。但是,孙汉明表示:“要搞制造业的智能制造,不考虑行业特性是不现实的。相反,用户非常渴望个性化的行业应用。我们的合作伙伴曾拉我去见过一个印刷行业的客户,我们在印刷行业确实做了一些非常有行业特点的东西,类似行业插件。当我把这些行业插件给用户看时,他马上表示这个行业插件做得太贴心了。”

  说起智能制造行业产业链,可能更多的人是按照制造的字面意思,将它局限在制造业内部。但事实上,智能制造与智能营销一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此,孙汉明介绍说:“智能制造和互联网紧密相连,它本身也是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面出现的一次升级改造。在营销层面,智能制造在智能管理、智能营销,包括智能化的设计、服务,都会有很深的需求。如果我们说制造业的O2O,这会不会是一个悖论?我们拿汽配行业为例,很多汽车配件通过4S店来销,也有很多其他汽配在线平台在做。这些在线平台面临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供给侧,供给侧在哪儿,他们需要在上面去找。但如果他们和用友合作,它是不需要找的。我只需要把它的数据接口和我的平台对接起来。汽配厂商只需要在U8+里面点一个按钮,就可以把它的库存共享给这个平台,相当于打通供给侧。”

  孙汉明坚信:“智能制造与智能营销结合起来,制造企业就能更直观地面向市场,最终它们就可以打造一个自己的产业。”

  从孙汉明的谈话中,我们不难体会出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庞大。在这个过程中,单靠用友自身的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用友优普U8+的产品策略,以及合作伙伴策略,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打磨智能制造同盟军

  谈起同盟军的问题,孙汉明介绍说:“智能制造里面一定要强调行业特点,没有行业特点,所谓的智能制造其实都是不可落地的。但这个落地如果单靠厂商来做,让厂商把所有行业研究透其实是不现实的事情。每个行业都需要积累和沉淀,这就需要一批人在很长时间内集中于这个行业进去积累和沉淀。为此我们更在关注合作伙伴,希望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去做好这件事。”

  孙汉明接着介绍说:“我们鼓励合作伙伴去开发行业插件,他们的行业插件只能在局部应用。而当我们把他们的行业插件推广开来时,让他们共享其中的利益,这样U8+的行业实力得到了加强,合作伙伴也因此而受益。未来我们的体系向两个方向开放,一个是制造层面的开放,二是营销层面的开放。就是希望越来越多的合伙伙伴参与进来。”

  事实上,在产品层面,用友U8+一样在做着类似的准备。孙汉明介绍说:“U8+方面,我们会加大于U8的规范性和开放性,尤其在智能制造行业。规范性方面,开放性方面,不仅仅是针对于企业在制造端的开放性,可能还会有一些互联网端的,就是端化的开放性。”

  据我们了解,用友优普不仅在产品和合作伙伴层面,在人才储备层面,一样密谋进行着积累。用友优普针对合作伙伴的智能制造培训和内部规范认证,已经全面展开。

  在智能制造项目的交付上,存在着营销伙伴和交付伙伴的资源或能力不平衡现象,我们也需要打造产业链共赢模式,通过严格的认证和能力提升,选拔、引进、培养用友优普智能制造项目专业交付伙伴,有效保障智能制造项目交付及专业化咨询实施与客户化落地,提升伙伴增值服务能力。

  由于中国中小制造业的管理基础的原因,我们相信在接下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内智能制造的发展,一样会以灰色为主色调。对用户来说,直面自己的信息化现状,从实际出发搞智能制造,完成一个从白到灰再到纯黑的成功转变。而对智能制造厂商来说,面对智能制造的巨大潜力,已不可能再有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智能制造产业链上的厂商,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完成一个黑白交融的过程,这样,这个智能制造产业链也可能是灰色的。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