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频道

知乎开放机构号注册为用户加速构建知识平台

9 月 20 日,知识平台知乎宣布开放机构号注册,并将其原名“机构帐号”改为“机构号”。今后,具有正规资质、合法合规的组织机构,均可通过知乎首页的机构号注册入口,直接注册开通机构号。

截至 2017 年 9 月,知乎个人注册用户总数超过 1 亿,日活跃用户量达 2600 万,人均日访问时长 1 小时,月浏览量 180 亿。

“用户数破亿是知乎继 2013 年社区开放之后,从知识社区走向知识平台的里程碑。而机构号开放这件事,与 4 年前知乎开放个人用户注册一样,是对知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的。它将对知乎正在构建的知识平台产生重要、积极的影响。” 知乎创始人、CEO 周源称。

知乎机构号注册入口

开放将让知识平台更具价值

自去年 7 月机构号上线,知乎已吸引 3000 多家企业、媒体、政府机关、科研院所、NGO 等不同机构入驻,覆盖互联网、科技、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上百个行业。除在知乎分享有价值信息外,机构号还与个人用户间产生了服务、招聘等新颖丰富的关系形态,如“小米电视”通过文章介绍公司福利招贤纳士,“招行信用卡客服中心”通过回答解答用户对信用卡的疑惑。

作为知乎平台内与个人用户平等、独立并行的成员,知乎机构号已成为机构与用户深度沟通互动的首选平台之一。在知乎,机构凭借好好说话、真诚沟通的态度,收获长尾价值,对用户产生深度影响。“中国科普博览”、“奥迪”等在知乎站内通过机构评级系统“盐值”达到七级以上的机构号,在知乎运营 1 年来,每篇回答、文章都获得了超过 100,000+ 的平均阅读量,平均赞同数超过 1,500。

“经过在知乎长期地运营与内容输出,奥迪品牌的一些误会得到修正,奥迪品牌最新的改变也被知友们所感知、认可。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品牌,我们终于在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之外,获得了向消费者与用户分享汽车知识的畅通渠道。我们认为这是里程碑式的成就。”奥迪机构号运营负责人称。

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共同构成知乎的用户主体。为进一步完善知识生态,知乎开放机构号注册。开放措施包括取消邀请入驻制,在首页提供机构号注册入口,建立更高效的审核机制和更完善的反作弊机制。同时,知乎针对机构号推出更多功能,包括专为机构设计的互动分享会“ Live 特别现场”、线上沙龙“知乎圆桌”等。

机构号开放注册,将推动知乎用户主体间产生更丰富的连接,使得知识分享和社交产生更大的价值。一方面,机构号可通过其专业的独家内容、研究成果等,为用户解决更多实际问题,不断拓展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关系。另一方面,机构号也可整合自身的独家资源,通过电子书、“知乎圆桌”、“ Live 特别现场”等多种形式与用户交互,为知识分享和社交带来多元有趣的体验。今年 8 月,“ 100offer” 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如何更好地准备下一次跳槽”的“ Live 特别现场”,吸引了过万用户参与。

为过亿用户加速拓展知识平台

 

根据艾瑞 2017 年知乎用户调查报告,知乎用户具有高学历和高消费能力等特点。其中,知乎本科及以上用户占比 80.1%,中高收入及小康用户是知乎主力人群,占比 76.0%。

用户破亿及其高价值属性,意味着知乎模式受到更多认可,是知乎从社区迈向平台的里程碑。在此背景下,知乎进一步加速构建知识平台,从用户主体、使用场景、平台规则和工具功能等各个层面进行完善。

除优化机构号这一用户主体的准入机制和功能外,知乎今年快速推出了多个新的知识分享和社交场景。 5 月,知乎上线知识市场 Tab; 9 月,知乎推出轻量内容创作产品“想法”。在问答社区提供优质长回答、长文章的基础上,知识市场通过知乎书店和知乎 Live 提供知识付费服务,满足用户更加结构化、体系化的知识获取需求,而“想法”则很好地补足了优质轻量内容的一环。

在平台规则上,知乎不断完善举报、评论折叠、智能 AI 机器人等产品机制来维护社区氛围。今年上半年,知乎举报受理量为 400 万,其中机器处理和人工处理数量各占一半,用户举报处理率达到 100%。智能 AI 拦截系统“悟空”和“瓦力”每天 24 小时实时处理违规信息,今年上半年的处理量达到 375 万条。

此外,知乎也在不断优化产品,改善用户使用体验。动图、视频等功能已在知乎全站上线,知乎 Live 最近推出“大人物”系列 Live 和免费语音课程“每日新知”,这些都意味着用户可以在知乎以更丰富的形式来分享、获取知识。

而未登陆浏览功能可以让用户无需注册即可浏览内容,搜索功能的改进使得用户可以更快捷地查找信息,首页则通过“发现”和“热门”功能的优化,帮助用户随时分享、获取多元的优质内容。

未来,知乎还将为机构开发更多针对性功能,帮助机构和用户之间更好沟通,让知识平台服务更多主体。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