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频道

腾讯创“大数据驱动互联网公益”模式

  日前,腾讯公司助力公安部门打造“全民防骗,要你出手”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月公益活动全面展开。全国警方、政府机构、25位明星和百余家企业跨界联合发声,倡导全民防骗,随手举报。其中,明星公益视频推出仅一日播放量就达6000万次,掀起了全民反诈,人人有责的公益热潮。

  腾讯守护者作为腾讯发起的反诈骗公益平台,通过此次反诈骗月活动,进一步验证了大数据在互联网公益时代的驱动力和社会价值——通过自身的大数据运营经验和技术能力,以及众多合作伙伴的力量,连接警方、企业、各界名人,为反信息诈骗互联网公益创造更为便捷的参与方式,汇聚8亿人的力量形成对抗、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力量。

图片1.png

  行为即公益,互联网技术降低全民公益参与门槛

  互联网+”正在颠覆一切,公益慈善也不例外。互联网技术驱动,大大降低了人们参与公益的门槛,不再局限于参与社会公益实践、定向捐赠这种传统的公益行动,为人人随手参与公益创造了便利条件。互联网为公益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大的空间,让公益活动的执行变得公开透明,让公益行为变得简单明确。

  传统的公益逐渐变得小众、封闭、低效,如今的公益借助互联网便逐步实现了大众化、开放化和高效化。互联网时代,行为即公益。基于社交网络平台,一个积极的呼吁或行为,都能成为影响公益发展的社会正能量。曾经呼吁公众关注ALS的“冰桶挑战”游戏,以其有意义的公益内涵、简单的参与形式和趣味的内容风靡于美国。传至中国,更加受到各领域大佬、明星的追捧,成为当年最火爆的互联网公益事件。由腾讯公益联合数百家公益组织发起的“一起爱”9.9公益日活动,发动全国网民通过小额现金捐赠,步数捐赠、声音捐赠等多种多样的行为参与公益。

  腾讯守护者计划公益平台,以及近期联合公安部发起的全民反电信网络诈骗月活动,正是互联网+公益的典型和升级。一方面,连接警方、数十位明星以及百家企业以创意视频、宣言海报、H5互动游戏等形式在全社交平台发声造势,呼吁网友可以从微信,微博等不同形式进行举报。另一方面,守护者打破传统观念,呼吁全民加入到随手公益,打击网络诈骗的阵营当中。

图片2.png

  聚焦反诈骗,腾讯守护者让随手举报成为习惯

  近年,电信网络诈骗发展迅猛,危害人民的切身利益。不仅个人财产受到威胁,由网络诈骗衍生的“黑色产业”发展之猖獗,已经升级到扰乱了社会秩序的层面。然而,经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是:面对信息诈骗选择沉默之时,实际上是对信息诈骗犯罪的“纵容”。

  据腾讯反诈骗联合实验室发布的《2015反信息诈骗大数据报告》显示,仅2015年全国接到诈骗信息的人数高达4.38亿,相当于每3人中就有1人接到过诈骗信息,其中有55.17%的网民遇到网络诈骗,这其中觉得“金额不大,懒得处理”和“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合计45%之多。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是一场大数据的竞赛。“快速地抓捕骗子,除了警方的全力出击外,还需要网民的出手。从接到骗子的第一条诈骗信息开始,就将骗子进行标记或识别,大大助力维护网络安全。这一场数据的竞赛,需要大家的参与,就不会输给骗子。”原公安部反诈骗刑侦专家金大志表示,网民的积极举报将是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的核心力量。

  作为连接社会各界的反信息诈骗公益品牌,腾讯守护者计划在将大数据进行开放和共享的同时,不仅有力狙击诈骗,更强调树立一种反诈公益新理念:让随手举报成为一种习惯,在数据的汇集和分析上取得长期的优势,让骗子无处遁形。

图片3.png

  随着腾讯守护者创新的“大数据驱动互联网公益”模式发展,通过8亿网民与企业、机构的举报数据集合、分析与共享,腾讯守护者计划的实践已经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据公开报告显示,自今年4月以来,网络诈骗总量下降约35%,来自用户的诈骗投诉总量下降约40%,日均在各种安全风险场景对用户进行几十万次安全提醒 (财产安全提醒、身份确认验证安全提示等)。腾讯守护者计划还携手警方劝阻2.2万余人避免被骗汇款,帮助2.14万名事主快速拦阻被骗资金3.54亿余元,避免、挽回群众损失合计5.34亿元。这些成绩都与互联网随手公益的理念推广,网友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