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2018中国睡眠指数”在北京朗园发布。和之前5年不同,今年“中国睡眠指数”首次聚焦90后。
结合中国90后年轻人的睡眠行为特征,《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中创立了以色彩划分的“睡眠地带”指数模型来对睡眠质量进行解读,数据显示,33.3%的90后睡在“烦躁区”,29.6%睡在“苦涩区”,还有12.2%睡在”不眠区“,只有5.1%睡在绿色甜美区,睡眠指数均值为 66.26,呈现出“需要辗转反侧,才能安然入睡”的状态,90后年轻人的睡眠质量显然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存在睡眠问题的人中,“95前”主要是因为职场迷茫,“95后”主要是因为感情受伤,90后共同的特征是焦虑。
调查显示,90后睡眠时间平均值为7.5小时,最短仅仅4个小时,68%的年轻人表示每天根本“睡不够“,同时,90后晚睡成习惯,数据显示,31.1%的90后属于猫头鹰型(晚睡晚起型)作息习惯,30.9%的被访者属于蜂鸟型作息(晚睡早起型),能保持早睡早起云雀型作息的90后只占比17.5%。
调查显示,很多90后都秉持”睡眠是每天精神充沛的来源“,但是在凌晨01:00入睡的占比27.2%,接近三成,在23:00以后入睡的占比75.8%主张健康。尽管有35%的90后自诩“养生90后” ,然而却有12.6%的睡在红色不眠区,32.8%睡在橙色焦躁区。
调查显示,57.7%的90后睡前玩手机,36.8%的人睡前玩手机超过50分钟。在已经结婚的90后人群中,49.8%的人表示睡前与伴侣各玩各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