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频道

工信部四年责令695款App下架 恶意捆绑泄露个人身份信息占98%

  “您好,这里xx地产,我们最近新推出......”

  “您好,小额贷款吗?可贷3000——50000元不等......”

  “您好,我们这里是xx酒业,买二送一......”

  您是否经常接到以上种种推荐电话,那么您的个人身份信息可能已经被泄露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很多用户会通过安卓手机自带软件应用市场或者第三方软件市场下载手机App。但是,手机应用软件有时会携带诸多问题让消费者备受困扰。像App恶意捆绑,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恶意“吸费”,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用户全部信息资料被盗取得一干二净。

  2月27日,工信部发布微博显示,2018年四季度组织对47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发现违规软件43款,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消耗用户相关账户积分、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问题,目前均已责令下架。

  据统计,工信部四年来曝光的违规App发现共有695款应用涉及违规。其中,86.33%的App存在强制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的问题,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恶意“吸费”合计占比11.8%。同时,绿叶惠购App出现恶意消耗用户相关账户积分的行为,这在工信部公布违规App中首次出现。

  去年3月,北京市消协发布了关于手机APP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报告。 报告中显示有89.62%的人认为手机APP存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79.23%的人认为手机APP上的个人信息不安全,41.16%的人在安装或使用手机APP之前从来不看授权须知。安装手机APP类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购物、餐饮和音乐,而被手机APP采集最多的个人信息依次是联系方式、姓名和头像,被调查者最担心被采集的个人信息是身份证号和银行账号,最担心出现的问题是个人信息被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以及被利用从事诈骗和窃取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个人信息被泄露后,选择向消协或通信管理局等部门投诉的仅占35.00%,选择自认倒霉的占26.54%。对于造成手机APP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71.54%的人认为是相关法律不健全,69.62%的人认为是相关监管不到位,67.31%的人认为是行业缺乏自律。另外,用户主要对于手机App关注重点集中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信息被泄露或窃取、推送商业广告、遭受钱财损失及耗费手机资源等五个方面。

  目前,因为有关法律法规缺乏体系化,保护范围模糊,重原则轻细则,自律规范多而监管规制少。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职责分散且呈现边缘化,侵害后救济渠道不畅通。加上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并面临侵害时,大多人抱有侥幸心态,很少有人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尽量避免使用第三方软件市场下载App,不随意绑定银行卡,录入重要身份信息。当下载手机App时,遭遇恶意捆绑推广软件,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时,应及时主动依法维权,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