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全国31个省(区、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水果自由”在“赤裸裸”的数据中再次引发大众的讨论。
(图:苏宁小店门店)
今年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达到了2.5%,共有16个省份CPI同比涨幅超过了全国。在鲜果品类,全国价格上涨11.9%,尤其在安徽,涨幅最高达到了30.9%。
而根据苏宁小店官方数据显示,安徽市场4月份水果销售额环比增长248%,订单量增长达到152%。从全国范围看,4月份苏宁小店水果销售金额增长也达到了67%,订单量增长近34%。
而作为5月首款爆品,小店荔枝在预售首发4天全国销量达到了3万件,累计销量已经突破80吨,相当于300亩农田一年的产量。
在安徽乃至全国“涨声一片”的情况下,苏宁小店如何逆势而行,保障用户们的“水果自由”,引发了行业的关注和探讨。
制造“水果自由”的空间
传统生鲜零售往往依附在各式社会生活场景之中,如社区周边的用户,购买生鲜自用的频率更高。换而言之,能够扩宽用户的消费场景,即能带来更高的销售转化。
(图:苏宁小店原产地直采妃子笑荔枝)
社区、大客流商圈、写字楼、校区…在一年多的开疆布局中,5000多家苏宁小店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消费场景,并根据不同群体消费行为的实时变化,及时进行运营板块与商品架构的调整,进而带动了三公里服务范围内的用户,形成直采生鲜的购买习惯。
同时,苏宁小店也能在自有APP上,通过自建消费场景,在虚拟货架扩充生鲜商品品类,增强用户的消费倾向与欲望。目前在生鲜市场,线上消费的用户多为80后、90后等自主消费群体,即所谓“新中产阶级”,他们消费正向发展和享受型倾斜。
线上订单的占比提高,则有助于苏宁小店减少仓储压力,降低每笔订单的获客成本与交付成本,商品价格的让利空间也能明显提高。
预售与拼团,双轮驱动
在鲜果消费场景,预售与社区拼团两大功能模块,为苏宁小店维持商品的品质与低价起到了重要驱动作用。
随着4月中旬预售功能在苏宁小店APP的上线与推广建设,苏宁小店的生鲜价格特点更加显现。在上线首个24小时内,3A级泰国山竹全国预定量已突破50吨,金枕榴莲全国预定量则达到30吨。
由于采用先晓后采的模式,预约机制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商品在中心仓、前置仓与门店里的损耗,保持了小店面向用户的价格优势。
(图:苏宁小店APP水果预售页面)
社区团购业务苏小团,则在社交平台进一步扩大苏宁小店的服务辐射范围。
普遍看来,社区拼团的团长充当着用户消费心理说客的角色。前段时间,苏小团作为社区团购市场的“搅局者”,宣布全国团长数量已突破4万人。虽入局较晚,但凭借全国门店点位的推广与背书,家电3C、日用百货、原产地直采生鲜等全品类的供应链支撑,苏小团迅速在提高了苏宁小店在社交电商层面的影响力与市场份额。
在各个社群中,40000名苏小团团长多是宝妈、小区保安等群体,而他们的用户,基本被认为是人际关系网的叠加。在“熟人经济”领域,平台商品的质量和价格更为团长与用户看重。“如果你卖的比别家贵,质量又一般,我是不会向用户推广的。”一名头部团长说道。
尤其在鲜肉、鲜菜、鲜果等“价格高危产品”,得益于线上下单、线下交付的较低交易成本、社群裂变在短时间内带来的巨额订单量、跨品类商品的关联销售,苏小团维持了稳定且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
而在618期间,6000家苏宁小店、2000家前置仓组成的4万社区覆盖,将进一步将“水果自由”带给更多用户。除此之外,苏宁小店致力于多元化商品与服务,如麻辣小龙虾等熟食可创造出夜宵美食、球赛必备的食用场景;烘焙类、乳制品对应的早餐…以拓宽大促场景,带动关联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