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频道

宋晓波:车联网的前世今生

  最近两年,在手机端增长放缓而车联网增长加速背景下,各个巨头积极参与,抢占新赛道,智能汽车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行业。用华西证券的话说:“过去十年最大的商业机会是智能手机,未来十年最大的商业机会是智能汽车”。

  车联网是智能汽车的重要组成一环,承担着汽车行业“新四化”的网联化使命。目前对车联网的定义范围不一,基本分广义和狭义。广义车联网包括数字座舱、V2X等网联技术,狭义车联网指的是座舱联网特别是车机联网。这里仅就狭义车联网展开论述。

  车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史

  国内车联网发展从2008年起步,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2008年~2016年,萌芽和缓慢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早期,由于硬件性能差、车机OS不成熟,企业从网站开始切入车联网等原因,早期车联网是以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为核心,通过Call Center向用户提供E-Call、 B-Call、I-Call等服务,典型代表是通用的OnStar(安吉星)、丰田的G-Book等。这个时期的另外一种产品类型开始出现,就是博泰的InCarNet。个人认为InCarNet是目前车联网的雏型,当时已经具备了CP/SP(Content provider /Service provider,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论坛等元素,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产品,不得不佩服博泰的创新能力。

  在这个阶段的中后期,随着硬件能力特别是通讯能力的提升,车机OS(特指安卓)趋于成熟和稳定,移动互联网生态也在快速兴起,国内一些软硬件集成商如博泰、德赛、华阳等,开始在车联网中加入移动互联网生态。这个时期涌现了一些集成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创新者,例如极豆、基于语音的同行者等。

  车厂方面,整体装机量发展缓慢,尝试着创新。造车新势力开始成立,但并未给传统车厂带来危机感。

  (二)增长阶段:2016年RX5车型发布到今年(2021年)车展。

  这个阶段前期,BAT先后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车联网。

  阿里和上汽合资成立斑马,开发包括OS和上层应用在内的全套系统,并于2016年基于斑马系统发布了上汽荣威RX5。荣威RX5号称“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在马云和陈虹的巨大IP带动下,一时名声大噪,直接帮助上汽乘用车的销量拉升一个台阶。RX5的车联网产品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创新,即从功能列表或者按钮的桌面,转变为以地图为桌面。可惜斑马后继乏力,在这之后没有再出现比较亮眼的创新。

  腾讯在ROM层发力,让合作方进行上层交互的开发。这个过程并不顺利,集成商会根据车厂的需求和自己的想法,有选择性地集成腾讯提供的部分车联网功能,腾讯也没有实现让所有集成商继续跟进,项目斩获并不丰厚。后来腾讯进一步调整,成立腾讯车联,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产品,主动跟车厂进行直接合作。

  百度推出手机车机互联产品CarLife,该产品为百度斩获了大量项目。但百度并没有基于此推动深度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先发优势。其他移动互联网生态的CP、SP也进一步参与其中,有陆陆续续几十家参与者。

  各个软硬件集成商的车联网产品越来越成熟,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靠着敢打敢拼的精神,一些新的集成商很快把销量做得很大。

  车厂方面,这个时期正值造车新势力崛起。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合众等成功造车、开卖并活了下来。据说这个阶段,有100多家新造车势力,当然更多的是死掉的。

  在新造车势力冲击和新能源政策倾斜下,传统车厂在这个时期也有很大变化,也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既包括在原品牌下推出新能源车型,也包括推出新能源汽车新品牌。自主品牌纷纷推出高端品牌,如上汽智己、东风岚图、吉利几何等。新能源的兴起为车联网发展提供了助推力。由特斯拉引领,新能源汽车取消传统物理按键,用一块触控屏整合按键功能,带动了全行业的智能屏风潮。

  这个阶段的后半段,就出现了智能座舱的概念。现在几乎每一个硬件集成商都有智能座舱产品。硬件能力的大幅提升给智能座舱带来更大的设计空间。现在可以看到很多新车座舱里面有好几个屏,甚至中控台一溜儿都是屏。

  这个阶段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商,行业内称之为Tier0.5,例如亿咖通、雄狮、仙豆、零束等。他们依托母公司的车型项目,能够快速实现量产,从而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累积单一车厂的大量车主用户群体。

  (三)爆发阶段:今年车展开始,巨头涌入。

  这个阶段将从今年车展开始,标志性事件是华为的深度参与。移动互联网巨头(如百度)、手机厂商(如小米)、地产商(如恒大)、白色家电厂商(如创维)纷纷下海造车。在应用层,字节跳动等移动互联网巨头纷纷招兵买马,瞄准车联网流量洼地。车联网由此迎来爆发期。

  为什么新造车和车联网现在这么火爆?首先行业体量巨大,汽车行业产业链长,可以带动下游很多就业,这也是为啥有不少地方大力支持引入造车企业。其次,手机的增量在放缓,移动互联网巨头要讲新故事,而汽车行业是可以讲大故事的。再次,这些巨头有各种服务,这些服务是可以嫁接到汽车上的,会给企业带来不少的营收。

  基于这个背景,我们预测车联网的未来趋势如下:

  车联网规模不断扩大。国内主要车厂均制定了智能网联化目标,未来五年预计接近100%的新车装机率。

  车联网生态产品将逐渐倾向于移动互联网模式发展,OTA等功能变成标配,迭代速度在不断提高。

  车主运营逐步展开。汽车增量市场规模在快速下降,而增购或者复购的比例在不断提升。这需要车厂为车主提供各种运营服务,包括车机端、手机端等多端一起运营,娱乐、社群,裂变、商城沟通,积分体系及兑换等等。核心目的还是提升车主对品牌的认可度。

  商业化逐步展开。前几年吹的牛,还是要圆的。付费内容、付费会员、流量付费、UI付费等付费产品纷纷上线。直接把移动互联网的营收模式,直接搬到车联网,是一个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车联网特有的、未来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值得整个行业深思和实践。

  车联网市场特点

  车联网市场的火爆是有目共睹的。车联网市场如何开拓,却是习惯了手机端打法的服务商需要思考的。

  要进入这个市场,首先需要了解车联网市场特点。

  车联网是一个什么市场?首先,是一个B端市场,还是大B,产业链很长,规模很大,是个资金密集、知识密集、人力密集的产业,也是国家经济支柱性产业。排名靠前的20家车厂,规模都很大,估计占90%以上的市场。对于应用厂商来讲,短期内是绕不开车厂的,车厂对车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如系统开发定制、OTA等)。所以对于习惯了移动互联网打法的应用服务商来说,跟车厂的合作是2B再2C,先做好B端,才有可能运营C端,这个跟手机上的玩法完全不同。

  其次,是碎片化市场。这个特征很明显。中国市场比较特殊,车厂、品牌、车型非常多。在碎片化市场背景下,车厂的市场占有率都不高,以汽车集团来计算,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市场占有率仅30%左右,最高销量的车型也就60万/年。这个市场特征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本质性变化。

  基于以上特点,车联网服务商要分析自己有什么、可以给什么、想要什么,然后确定未来具体怎么做。

宋晓波:车联网的前世今生

  宋晓波为云听车联网事业部负责人,先后任职光庭、东软、博泰、喜马拉雅车联网渠道负责人。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