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频道

郑纬民院士推荐:国内首份《中国数据灾备产业白皮书》重磅发布

  由北京信息灾备技术产业联盟”与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撰写、郑纬民院士推荐、国家信息中心信息与网安部副主任禄凯、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副主任忻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王春晖等联合推荐的《中国数据灾备产业白皮书》于10月15日在2021信息安全与数据灾备技术产业高峰论坛正式发布。

  数据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聚焦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的保护。随着我国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信息化国家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军事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国家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对其体系、模式和战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为了响应国家的战略布局,更好地推进我国灾备产业发展,“北京信息灾备技术产业联盟”与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撰写了该本《中国数据灾备产业白皮书》,通过对灾备行业的发展背景、相关的标准和法规以及最新的灾备技术方向与产业市场、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关键行业的灾备建设进行全面的调研和阐述,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对当前国内外灾备产业现状进行比较性分析,进而客观地针对我国灾备产业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相应地建议,进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灾备产业的发展和建设。

  调研报告发现,我国数据灾备系统建设远远落后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数据安全的薄弱环节,未来也必定会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

图片1.jpg

  各行业数据灾备覆盖率 - 本地备份完备度低、缺乏容灾、严重缺乏异地灾备

  通过对国内外灾备技术发展趋势、灾备产业相关法规标准及各行业灾备建设现状与趋势做出详实的对比分析,并着重阐释了未来中国数据灾备产业发展五项建议:

  1、完善数据灾备审查演练制度

  建议持续完善灾备领域的国家标准,尤其应该补齐行业信息系统数据安全保护与灾难恢复建设指引,并推出相应指导政策。在重点行业出台行业标准与团体标准,保障行业业务系统与数据得到完备的分类分级,同时保障等保2.0等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分类分级制度紧密结合。建立健全国家和行业检测与验收机构,发布技术实践指南、参考架构,制订完善的灾备演练规范,规定演练场景、频度,并严格执行。

  2、“东数西备”建设数字中国“大后方”

  针对国内数据中心发展不均衡、业务诉求差异大的现状,建议国家从全国范围内进行数据中心灾备站点统一规划布局,结合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强统一全国异地灾备建设。结合中西部省份发展数据中心的成熟经验,建议在“东数西算”的基础上,增加 “东数西备”的政策,对网络时延要求不高的数据灾备中心优先向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节点转移,打造面向全国的异地灾备中心,进而迅速提升我国战略灾备覆盖水平。

  3、设置国家科研专项,扶持国产领军品牌、加大政府采购规模

  技术的先进性与供应的可持续性同等重要, 建议研究出台加强数据灾备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专项规划,提升灾备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提前做好基础储备的同时,大力扶持半导体存储介质的使用,并通过加大政府采购规模提升对国产领军品牌的扶持力度,带动一批技术领先的灾备技术企业。以技术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数据灾备的“技术领先性”和“供应连续性”的难题。

  4、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加强数据灾备国际合作

  建议参考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形式,组织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相关国际会议,组织国际灾备技术、标准与建设标杆的国际交流。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国企业的商业利益,更有利于提升中国倡导的灾备标准和技术体系被国际市场所接纳,建立数据安全软实力。建议通过政策性银行支持,向一带一路相关欠发达国家提供数据灾备技术、设备、项目援助建设,为提升区域的稳定提供帮助,让一带一路区域的数字经济坐上又快又稳的中国快车。

  5、向优秀企业、先进行业看齐,补齐灾备能力

  建议政府示范先行,推动政务云、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行业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场景的灾备体系建设,全国范围重点打造一批数据灾备的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实现标准和政策落地,引领千行百业,迅速化解数据安全风险。

  建设大数据灾备体系不只是买“保险”,《中国数据灾备产业白皮书》同时指出更要把数据安全、数据灾备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生产中。通过建立数据灾备认知,彻底改变“本地备份完备度低”、“缺乏容灾”、“严重缺乏异地灾备”的现象,整体灾备渗透率提升到欧美同等水平。针对业务系统连续性、“韧性”,出台灾备建设实践指南与行业演练规范,并带动一批灾备技术企业,一手抓保障灾备技术全球领先水平,一手抓保障灾备体系供应连续性,中国灾备建设未来可期。

  《中国数据灾备产业白皮书》下载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c9LPaLIYK5ZxxZgIEO4k2Q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