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频道

有了数字化的赋能,未来乡村的面貌如何焕然一新?

 

  当智慧城市在中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时,数字化转型也开始让广大乡村有了一些新变化。看病有专家远程视频问诊、24小时在线开具电子处方;办事可以“一键求助、一步不跑”;出行有智能公交、共享单车来保障最后一公里的便利;教学有人工智能应用来提升智慧教育水平……如今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这些高科技场景不仅在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中国的一些乡村里也正在变得触手可及。

  数字化转型给乡村带来的价值当然不止于此。在以农民画为特色的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村民们纷纷化身为网红,借助电商直播就能对外销售农民画、周边产品、农特产品等,“躺着”也能赚钱;举办网上画展,利用全息影像构建数字艺术空间,让更多人通过“指尖”欣赏农民画……数字化变革正为村庄的发展注入新动力,让农民增收变成现实。2020年,余东村农民画及文创产品产值超过15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万余元。

  近日,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党委副书记陈国刚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采访时表示,在乡村振兴的主线下,打造数字乡村势在必行,但一切数字化应用都要因地制宜,更要以人为本,以村民需求和实际痛点为导向,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乡村振兴和村民富裕,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

  乡村困境呼唤数字化变革

  近些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掀起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推动城市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不断改变着城市居民的生活。不过,广大乡村里的情况却截然不同,种种现实困境摆在乡村发展的面前。

  比如年轻人流失导致“空心化”问题日益突显,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就诊程序繁琐,如何解决村民看病的难题;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长期存在,如何让乡村孩子不出村就能享受与城市同等的优质资源等。总之,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下,治理挑战不断加大的乡村迫切需要一场彻底的数字化变革,来弥合城乡之间巨大的数字鸿沟,打破城乡二元发展格局,为乡村引入线上医疗、教育等优质公共资源,让乡村享受与城市同样的便捷生活。

  而对于变革前的余东村来说,要面临的现实问题还远不止这些。作为以农民画为特色的乡村,余东村还要迫切解决的一大问题是,如何让农民画村保持活力,做大农民画产业,做强农民画旅游,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作为中国十大农民画村之一,800多人的余东村里从事农民画的村民就有300多人。“白天扛锄头,晚上拿笔头,卧室当画室,门板当画板”,描述的就是村民创作的场景。不过,光靠传统的卖画模式,其收入还无法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数字化转型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想象力,成为创造线上创业、就业机会和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的有效手段。

  率先意识到数字化转型价值的余东村快速投入到未来乡村的建设工程中,自2020年9月项目启动以来,余东村以村民需求为导向,让数字化变革服务于村民的全生命周期,也为乡村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力。

  数字大脑助力乡村经济全面发展

  数字化赋能让余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改变传统治理模式、提升村庄治理水平,到满足村民的核心需求、解决长期存在的民生问题,再到破解乡村产业困局、助力乡村发展振兴。总之,数字化转型让余东未来乡村的面貌变得切实可感。在陈国刚看来,数字乡村建设的本质是要服务于人民,最终要实现乡村美、农民富、产业兴,而余东村也正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做的。

  有了数字化的赋能,余东村在乡村治理上如虎添翼。陈国刚以河流水位监测这个典型的场景为例,以往在河流汛期来临的时候,都要靠值班人员24小时盯守。而如今,数字化手段的应用解决了实时监测的难题,一旦水位超出安全范围,水位监测器会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做好安全措施,这对缓解安全压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余东村开通了“有礼积分系统”,对积极反映问题、参与治理的村民和游客,给予一定的信用积分奖励。村民可以用积分兑换相应商品,游客可以用积分享受食宿优惠,如此一来就提升了人们维护村容村貌的积极性,使得村民、游客都成为智慧治理的“哨兵”。

  在健康场景中,余东村建设的24小时自助智慧健康驿站,能够满足村民查询健康自画像和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预约挂号、申请签约家庭医生等自助服务;微医“智能医务室”则可实现专家远程视频问诊、24小时在线开具电子处方,通过外接设备可采集体温、血压、体重等数据,可检查血糖、尿常规、心电图等,解决村民常见的医疗健康问题。

  当然,更值得一提的是,赖以生存的农民画产业也因为数字化转型而有了更多新的发展思路:用全息影像等手段创新农民画展现方式,打造出新的数字化艺术空间,让更多人了解、感受余东村的绘画艺术;研发农民画丝巾、农民画陶瓷杯等90余种文创衍生产品,并开发农民画网上交易平台,实现百姓不出村即可产品售全球;研发农民画手机主题、壁纸,进行网络销售,农民画家“躺着”也能赚钱;搭建网上直播平台,培育本土直播网红,举办直播培训,组织线上带货等。越来越多的村民从白天扛锄头、晚上提笔头,成长为新时代农民画家,而且从卖画拓展到卖版权、卖文创,并带动了研学游、餐饮、民宿等产业的全面发展。

  而在种种创新实践的背后,余东村的数字大脑功不可没。在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的助力下,余东村打造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一体化、智能化大数据平台——“乡村大脑”,通过整合发改局、农业农村局、文旅体局、民政局、教育局、卫健局、医保局、区大数据中心等多家单位,实现信息互联、数据共享,并以此开发出文化、健康、教育、养老等系列特色应用,服务于村民的全生命周期,有效打通未来社区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的“任督二脉”。2021年5月,余东乡村大脑被浙江省数字产业发展联盟评为数字乡村非常好的实践案例。

  “新华三拥有完整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余东村则对自身在文化、健康、产业、风貌、交通等诸多场景中的痛点具有更深刻的认知,双方是优势互补的关系,共同制定整个乡村的数字化发展方案。”陈国刚表示。这也是新华三数字乡村战略2.0的核心要求。在帮助余东村打造“乡村大脑”的过程中,新华三从2.0战略出发,致力于通过构建乡村数字基础架构,搭建云上的融合集成支撑平台,打通乡村各个应用场景中的丰富数据,面向方方面面的现实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方案,为余东村的数字乡村建设进行整体的赋能,同时通过持续运营来探索适合余东村本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以乡村联盟推动共同富裕

  如今,数字化变革提升了余东村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让余东村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前列,成为浙江省的一张新名片、全国乡村未来社区的示范点。新华三还在余东村建立了数字乡村研学基地,基于余东村敢为人先的智慧转型经验,探索数字化与乡村场景融合的创新空间。

  不过在陈国刚看来,一村的富裕并不是真正的富裕,余东村需要将自身的经验共享给更多乡村,推动更多乡村的转型和发展;当各个乡村充分发挥合力,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为了推动一个未来乡村带出一批未来乡村,实现各个村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动发展,2021年9月,以余东村为龙头、共9个村结盟的未来乡村联盟正式组建起来。联盟成立后,各个村庄都将聚焦自身的文化特色,把村庄串点成线、聚线成面,携手打造文化产业带,在项目建设、产业培育、产品销售等方面实现9个村抱团发展。

  与此同时,为了让所有村民参与到未来乡村联盟建设中来,9个村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吸收村民代表参与,共商共议、共治共享。通过未来乡村联盟的统一运营、集体分红,实现共赢共富。在2021年国庆小长假期间,余东未来乡村联盟吸引游客量超8万人次,带动餐饮、文创产品、采摘游和研学露营体验等相关产业收入超600万元。

  不过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例如国庆期间大量游客的到来造成了比较独特的交通拥堵,让余东村意识到交通数字化的必要性。“之前我们一直认为数字化交通是属于杭州等大城市的,小乡村是不需要花那么大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做这件事的,现在我们发现并不是。而且考虑到投入成本,乡村发展数字化交通也不能照抄大城市的模式。”陈国刚表示。

  当然,在数字化方面,除了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各个乡村之间想要在数字变革方面实现共同发展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各个乡村在数字化程度、实际需求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余东村的做法并不能完全复制到其他村去。“怎样能够让其他村低成本地打造属于自己的乡村大脑,是我们未来要考虑的问题。搞数字化,关键是要因地制宜。”陈国刚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