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频道

展望决赛,期待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不一样的精彩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在完成了区域赛阶段赛程后,日前正式进入最后阶段的比拼。从区域赛1942支参赛团队中决出的百强团队,即将以“团队线上比赛、评委线下评审”的形式进行最后角逐。

多维创新 硬核科技赛再成焦点

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是国内工业互联网领域权威赛事之一,具有高影响力和高知名度。大赛具有高规格、高水准、权威性强的特点。本届大赛承办单位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国开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单位包括多地政府部门、研究机构。

本届大赛延续了以往重金奖励优秀团队的模式,大赛总决赛奖金池为500万元,分别设置新锐组和领军组的一、二、三等奖,以及各类单项奖。同时,大赛为获奖团队提供涵盖政策支持、配套措施、项目机会、推广展示等多方面权益。

为了保证赛事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大赛的赛程赛制还进行了多维度创新。在模式方面,本届大赛主动创新推出国内少有、极具挑战性的“擂台比拼”方式,形式更开放、现场感更强,也为专家和团队、选手和选手间提供了交流学习机会。在赛程赛制方面,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赛采取主赛+专业赛方式,与行业、领域衔接更为紧密,更接地气。大赛主赛面向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能源、建筑等重点行业设立六大赛题方向。在赛地方面,大赛覆盖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主赛赛程分为区域赛、全国总决赛,设置新锐组、领军组两个组别,其中区域赛包含杭州、深圳、青岛、长沙四大赛站。

权威指导 引领工业互联网风向标

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自创办以来一直受到产、学、研、用、资等各方高度关注,参赛团队数量屡创新高。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有896支团队参赛,第二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吸引了1457支团队参赛,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于7月29日正式启动后,参赛团队数量又一次刷新纪录,达到1942支,所属企业横跨央企、国企、民企、合资企业,解决方案覆盖众多应用场景。

如果说有什么指标可以评价一场赛事的水准,其评审团队的规格和专业性应该说是第一要素。大赛从首次举办开始,就得到众多领域院士、专家的高度重视,对大赛重点、方向、难点等的把握予以了建议和指导。本届大赛,由22位两院院士领衔担任专家评审委员会顾问,来自行业、企业和科研等单位组成的专家评审团以严谨、专业的精神从成熟度、创新性、典型性、答辩表现几个方面对团队打分,遴选优胜者。本次大赛评选的标准强调作品的成熟度、创新性与可复制性,更加注重参赛作品的落地应用,并能解决企业实际的难点和痛点问题。根据前两届大赛决赛的评审情况,在技术上具有突破和创新,能在关键领域具有领先性、独创性,在应用领域、场景上有创新突破,能显著提升效能效益的作品,更能受到专家评审团的青睐。

百强争霸 各方决战即将上演

本届大赛开赛之后,各方参与度迅速升温,区域赛决赛于10月20日首站启幕,杭州、深圳、青岛、长沙等四大赛站逐站竞技,参赛队伍激烈竞争。通过线上初赛评审和线下决赛的比拼,经由各大赛站专家评委专业的评审,最终四大赛站分别评选出赛站一、二、三等奖,并遴选出共计100个优秀解决方案晋级全国总决赛。百强中,原材料工业领军组9支(青岛站)、新锐组8支(青岛站);装备工业领军组11支(青岛站)、新锐组11支(长沙站);消费品工业领军组4支(杭州站)、新锐组7支(杭州站);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军组9支(深圳站)、新锐组7支(深圳站);能源工业领军组12支(杭州站)、新锐组10支(杭州站);建筑业领军组7支(深圳站)、新锐组5支(深圳站)。百强团队分别聚焦于研发、设计、生产、测试、运维、营销、服务、减排、金融等环节,以及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融合发展,方案反映了行业需求,体现了技术领先性,具有应用价值显著、部署快、易推广等优势。

受疫情影响,为确保比赛安全举办,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相关防疫政策要求,大赛组委会精心准备、统筹协调,全国总决赛的准备工作在紧张周密进行中。目前,入围百强的团队正在精心准备,蓄势待发。随着大赛的继续推进,团队和选手们的比拼也将愈加激烈,决赛必将上演一出精彩盛事。

在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后,本届大赛在参与范围、赛题赛制、路演评审、推广推荐、产融结合等方面更为成熟,影响力、参与度进一步扩大。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已经成为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的重要载体平台,对于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构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决赛,期待大赛盛况,期待百强表现,期待真知灼见,期待一个更精彩的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