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单一的组织机构职能极大限制了企业发展的创新动能。业务壁垒的不断滋生造成了信息传达严重的不对等,沟通协作成本加大,业务效率降低,专业化的分工形式逐渐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桎梏。
2016年,财政部出台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明确提出“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业财融合,是指业务发展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业务和财务融为一体,从企业的整体去思考业务开展是否符合集团发展的目标方向。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方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将业财融合融入到企业预算管理中去,有助于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双向流通,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为什么要实现业财融合?
在过去经济增长过程中,企业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落后,使得数据处于孤岛林立和资源浪费的状态。由于信息传递的延迟性,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效率低下,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也逐渐繁多,进而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经营问题。因此,风险防控在此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建设预警机制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减少财务风险,加强业务业绩成为了新时代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需要部门之间实现互相协助,提高关键数据指标的关注度,通过融合的方式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
在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业财融合打破了上述固有的模式,将财务管理与业务紧密结合,在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上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和价值,实现对各类数据信息的充分交流和沟通,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优化企业资源配比,提升经济效益和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将业务和财务融合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的同时,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管理水平,这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往往缺乏业财融合的预算管理理念,企业习惯将财务部门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主导部门,这无形中削弱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对业务的指导作用。预算管理工作实际上没有实现统一,财务和业务数据没有及时流通,导致财务与业务脱节。另外,财务对业务的渗透有限,导致预算管控力度偏弱。财务人员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于业务相关问题无法及时反馈进行有效纠错,全面管理出现了形式化的状态。其次,业财融合度低也是常见的问题,企业的业务目标和财务目标差异较大,在实务中无法针对数据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业务端的数据信息无法通过共享技术快速传递至财务端进行核算、整合,导致难以实现真正的业财融合。
随着业财融合的概念逐渐深入企业内部,企业开始优化自身预算管理体系,结合业务特性,立足于财务实际,重要的是加强财务和业务的协同,适应未来市场的经济管理体系。通过遵循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原则,将企业整体的运营作为考量标准,充分考虑财务和业务的多方位指标,采用上下结合的编制方式,优化财务指标,强化预算控制,完善预算考核,强化风险管控能力,使得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更具备针对性,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业财融合视角下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策略
以业财融合为背景推动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应通过全面预算将企业预算管理融入到财务和业务端,建立协同联动的管理机制。首先企业应将业财融合的理念灌输到企业管理之中,构建适合于企业业务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将相关人员全部集结起来,以此来确保全面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应针对财务和业务人员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根据业财融合的标准来调整人员的考核方案,鼓励两部门人员相互了解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进而极大程度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通过数据信息的动态化分析,以实现企业内部的优化管控,为各项工作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科学且精准的数据支撑。更多的,财务共享离不开智能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应用。企业对其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成为了业财融合的有力保障。通过与EPM系统进行无缝对接,跨部门实时更新企业数据信息,可确保企业管理者可根据预测结果及时决策,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基于信息化背景,智达方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为企业积极引进新兴技术和创意,协助企业构建涵盖预算编制、费用管理、预算执行控制、绩效管理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全面预算管理模型,利用业务驱动财务,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发挥数据应用价值,推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提升业财融合的建设水平。
业财融合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成为了数字化时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通过财务和业务的整合,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与配合,企业实现管理和决策效率的双向提高,企业经济得以提升。未来,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业财融合的作用将更加明显。智达方通将协助企业妥善面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针对企业自身行业特性,探索和应用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助力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创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