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频道

文化自信的底气,不只源于中国故事

  2月13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预售)已突破百亿,不仅打破中国影视纪录,更前所未有地闯入全球票房榜前二十名。国民热议的同时,也引发诸多有关“文化自信”的思考。

  近年来,国产影视作品频频出圈,它们以中国故事为内核融合现代技术与艺术表达,成功打破了“西方叙事主导”的刻板印象,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在国际舞台同样赢得了广泛认可。这种文化输出的背后,是“文化自信”的逐步确立。

  除影视作品外,国产单机游戏的崛起,同样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以《黑神话:悟空》为例,该游戏凭借精良的制作、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西游记》的全新诠释,一经公布便引发全球玩家的关注。它不仅展现了国产游戏的技术实力,更让世界看到了“文化自信”的创新表达。

  当然,这只是“文化自信”的起点。《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在央视采访中提出,无论是传统题材还是现代视角,只要叙事者是中国人,传递的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便属于中国故事的范畴。这种定义扩展了文化自信的边界。

  放眼全球,类似案例还有许多。美国电影《功夫熊猫》便是以“美式视角”去尝试讲述中国武侠故事,中国经典IP《三国》也曾数次被海外游戏厂商作为故事题材进行改编创作。我国本土市场同样已有尝试,2月13日,英国主流媒体《每日镜报》报道了一款来自中国的单机游戏产品《湮灭之潮》,称其是“一款极具英伦风情的超级动作巨制”。据了解,该产品由中国成都蛇夫座工作室开发,以奇幻设定改编自欧洲IP《亚瑟王传奇》。

  该游戏选用西方熟悉的亚瑟王传说为切入点,通过中国叙事逻辑传递价值观,正如《黑神话:悟空》用中国思维重构西游一样,打破了“出海必用传统文化”的路径依赖,证明中国团队已有能力驾驭全球性IP并注入本土视角,以产品力推动文化共鸣。游戏预告视频放出后,已有不少海外玩家在评论区表达了对《湮灭之潮》故事背景、文化元素的认可。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期待更多像《哪吒之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湮灭之潮》这样的作品涌现,以创新姿态讲述中国故事,以自信姿态拥抱世界舞台。这不仅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更是“文化自信”的真正意义所在。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