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东的三条论据分析
王志东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有三:
2004年年底多家国内外的软件厂家正式宣布进入协同软件领域(编者按:微软、用友等)。
协同软件市场同时受到了计世咨询、赛迪顾问等国内著名咨询公司的关注与看好。
大量协同软件成功应用案例的出现,如点击科技的泸州老窖、恒丰金业、天地物流园、国泰基金、方正科技、大庆采油二厂、正大置地、建设科技等案例。
其实,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分析,这一观点还有待商榷。
首先,巨头开始进入某个市场的时候,说明这个市场往往从萌芽阶段步入启动阶段,相反,当某些厂商开始宣布推出某一市场的时候,往往是市场成熟的标志之一。(相关文章:国内协同软件主流厂商竞争力大比拼)
其二,咨询公司的发展往往根据市场的热度转换,参与厂商的多寡与资本的总和往往成为其是否对某一领域开始产生评价的标志,往往非常具有超前意识,但在这个市场,真正的用户端市场并没有热起来。
第三,成功案例的产生固然是最能够说明问题的,但是要看是否达到规模。中国有2200万中小企业,如果采用协同软件,或者以协同软件概念理解的企业用户数量不能到达一定比例,恐怕还只能说是在导入期。(相关文章:协同“大腕们”的真实“家产”曝光)
下页更精彩:数据权威性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