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频道

巨龙与大象的对话:中印软件业深析

    卓有成效的软件园和电信港计划

    当然,国家政策对科技和教育的调整,只是为印度软件业提供了发展的基础。要想让一个产业腾飞,还要为它插上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为此印度启动了软件园和电信港计划。

    1982年印度第一个科技园在泰米尔纳德邦科塔吉里建成,其投资额为1.25亿美元,主要进行软件、微电子、电信、药学、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研究开发,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回国科技人才,为90年代软件产业及其它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此后,在拉·甘地和拉奥主政时期,印度先后成立了电子部和“软件发展促进局”(SDPA),实施软件园与电信港的建设计划。先后在班加罗尔、马德拉斯、海德拉巴、孟买、浦那、甘地那加尔、斋浦尔及加尔各答等地设立了26个软件园区。
 

印度软件巨头Satyam设在印度的技术研发中心园景


    除了兴建软件园,印度还启动了“电信港(Teleport)”计划。所谓“电信港”是由高宽带通信设施、跨国通信网络、数字交换与传输设施、卫星地面站所组成的网络系统。为了顺利实施这一计划,印度政府打破了几十年由国营电信企业垄断的体制,取消了电信设备的特许生产制度。目前,以班加罗尔为首的主要软件园中的“电信港”设施基本上达到或超过了世界电信港的标准和要求。

    为了促进软件出口,吸引外国投资,印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税收政策为例,印度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在2010年前免征所得税;对软件研发所必须进口的软件实施零关税优惠,对为开发软件而进口的硬件设备也实行不同档次的关税减免;在国内注册的软件企业,若在5年内实现外汇净收入25万美元以上,则进口设备可享受零关税等优惠规定。

    国家政策的扶持,软件人才的储备,低成本人力资源的吸引,语言环境的亲合,国际合作经验的积累。所有因素的综合,促成了印度软件业的另类风景。

    20世纪末,蔓延全球的 “千年虫”为印度软件业提供了一次起飞的良机。印度企业充分发挥其“质高(素质高)价廉(工资低)”的人才优势,从欧美市场获得了大批订单。资料显示,自1996年到2000年末,印度公司仅为世界各国解决“千年虫”问题就挣到了30多亿美元。

    其后,欧元的转换问题又带给印度一次机遇,加之互联网的发展热潮、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得TCS、WIPRO、INFOSYS等为代表的印度软件公司得以飞速壮大,与同期涌现的大批中小软件公司一起,奠定了印度软件及其服务产业的国际地位。

    (未完待续 本文将以连载的形式每天刊出一个章节,请大家继续关注!)

    后续预告:

    从外包走向世界(印度的软件业发展策略)
    巨龙的答卷(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及现状)
   
人才之战(人才对软件产业的作用)
    朋友,还是敌手?(印度的软件产业发展对中国是威胁还是机遇)

    更多精彩文章尽在IT168软件频道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