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频道

值得一看 《仙剑奇侠传5》玩家长篇随想

  4、《仙剑三外传——问情篇》,这个我唯一只玩过一遍的《仙剑》,虽然我一向有炒冷饭的习惯。倒不是说故事真有那么不堪入目,只是《问路篇》的迷宫,实在令人望而生畏。

  过于强大的迷宫,把原本还算紧凑的剧情切割得支离破碎。等出了迷宫,常常都想不起要做什么来了。《仙剑》这种剧情类游戏的玩家,事实上,只怕也没有几个人会很喜欢迷宫。过份专注于迷宫,只怕是一个误区。像《仙剑四》的迷宫机巧精致,又如《绝代双骄二》的迷宫简捷明了,也许会让玩家舒服很多。

  而如《仙剑三》《仙剑五》,又或《古剑》,迷宫都显得有些冗余了。《仙剑一》的迷宫也很复杂,但报怨声却不多,那里因为在那个时候,游戏少,大家有时间不知该做什么,所以迷宫复杂些也不妨。但现在嘛,处处声色犬马的,要玩家把心思放在迷宫,怕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从剧情上来说,《问情篇》也略显单薄,先是地脉,再是里蜀山的燎日,好像也真的没太多内容。这样的安排,剧情就显得太过平实了。

  一般来说,实用性的文章,需要写得简洁明了;而文艺性的文章却需要多用曲折之笔,这样的文章才会显得峰回路转、仪态万方。而这就是常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仙剑》的剧情,该如何写作?我想也就不用多说了。金庸的小说,剧情一般都非常厚实,但行文还不免要弄些玄虚;古龙的小说,看似变幻莫测,细细想来,内容常常却不多,这就是行文的妙处了。

  《问情篇》,也可以看出一些主创人员求新求变的尝试。比如说,温慧。按着武侠小说的习惯,铜锤之类兵器总该是莽夫型武将用的,但温慧就是用了。而且,温慧本人,天生神力(这话好像形容《鹿鼎记(微博)》中鳌拜的)、性格粗豪,也和寻常的女主角颇有区别。但这样的尝试,是否会成功,就很难说了。

  我很欣赏求新求变,但不太认同作品的标新立异。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积淀的过程。一定的事物会很自然让人产生一些特定的联想,如梅高兰幽、松劲竹韵,这些都已是自在人心的观念。文艺作品如果要尝试突破这些观念,就需要很慎重。

  温慧的出现,……这样说吧,喜欢温慧的男生,会有多少呢?温慧是第一女主角,不是路人甲,这样的安排,是否需要好好考虑呢?

  《问情篇》的剧情也并非乏善可陈。个人认为,里面最出彩的部分是南宫煌和两位父亲之间的父子之情。南宫煌数次回家,和养父的对话,总觉得让人觉得特别温馨;而赤炎对南宫煌谈论自己的过往时,对于现在家庭的那份感情,也实在令人动容。

  偶尔也听人谈论,赤炎心中,爱的到底是蕙卿(相国小姐)还是丝缎?事实上,这重要吗?在柴米油盐中,爱情很容易就可以被折磨得面目全非。对于更多的人来说,爱情只不过是年少时做的一个梦,留下的只是美好的回忆罢了。

  5、《仙剑一》,让我说些什么好呢?

  的卜!就是的卜!

  的卜,是我们家乡的一种特产小吃。在我们的方言里,“的卜”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掐一下”或者“捏一下”。的卜,刚拿出来,硬硬的。如果冷藏下,就更脆了。放进嘴里,过一会儿就变软了,甜甜的、糯糯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在街上就可以卖到。偶尔吃一点,觉得特别好吃。后来,就一直没见到过。偶尔想起来,总觉得有点遗憾:那么好吃的东西,怎么就没有了呢?一两年前,终于又看见店里有的卜出售了,包装得很精致。很开心,连忙去买了几盒,但却再吃不出原来那个味了。

  《仙剑一》,在有些人心里,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超越的经典。但,到底是《仙剑一》真的不可超越呢?还是仅是心中的那个记忆不可超越?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肯定有些聪明人不愿意去知道确切的答案。但很可惜,《仙剑五》的出现,已经给出了答案。商业社会中,也许可以真的可以满足人提出的各种要求,却常常很难满足人心底的愿望。就像“的卜”一样,可以再次尝到相同的滋味,也再找不回相同的感觉。

  《仙剑一》本身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但很符合很多人幻想的情节:不情愿地施舍了一壶酒给了一个道士,却学到了几乎无敌的剑法(如果比武招亲,还能认为是林月如放水,那接下林天南的七诀剑气却是真功夫了);跑到一个荒岛,并遇上正在洗澡的漂亮姑娘,然后……然后,还不断地遇到新的漂亮姑娘……

  先被逼着娶一个绝世佳人(还很有钱的样子),不想拜堂还可以撒腿就跑(不要说是为了找灵儿。真要留在林家入赘,也未必受得了),那个姑娘还死心塌地跟上你了;在神木林,强吻了一个异族的可爱小萝莉(认错人了?你去打听打听,有哪个男人会故意认错漂亮姑娘的?说认错人的,只是为了搭讪),那个小萝莉居然还粘上你了……有清纯少女(灵儿)、红粉佳人(月如)、还有小萝莉(阿奴),偶尔还可以遇到御姐调情(姬三娘)……

  这么些事,上哪找去?

  每个人心中都有幻想过艳遇,现在却有人把艳遇很形象生动具体地呈现给你了……然后,告诉你:那个走狗屎桃花运的,就是你!

  这样的《仙剑一》,能不招人喜欢吗?

  《仙剑一》改编成电视剧,结果很多玩家都说失去《仙剑》的味儿,然后挖苦几句导演编剧。事实上,导演编剧真的很冤,因为《仙剑一》的剧情只适合用于游戏,供人幻想,而根本就不适合改编为电视剧。《仙剑一》的剧情太过简单粗糙,硬伤也不少。比如说:剑圣既然认识圣姑,还将李逍遥一行人送到圣姑处养伤,那对于苗族(大理一带,应是白族比较多,而非苗族;如果说苗疆什么,主要应集中湘西一边,而不是云南大理)的女娲崇拜也应该有了解才是,怎么可能硬认灵儿是妖?玉佛珠既是达摩大师手持的佛珠,剑圣又如何认为这是妖魔所化,非要毁去?……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个游戏市场相对空白的时代,有一款如诗如梦的游戏,给很多人的少年时代,留下了动人的回忆。

  有一位颇有灵气的才女,以《小桥流水》的曲调,填了词,题为《仙剑旧谣》,倒似很能说明玩家对《仙剑一》的情怀。词写得很好,也抄录一下:

  小舟轻疾 沙棠逐浪碧海摇[1]

  小径通幽 洞天远红雨飘[2]

  小石旁 瑶池解佩仙缘巧[3]

  小潭边 曾惹蝶翩仙子扰

  偶尔还会想起 最初那座岛

  桃木的剑 绿叶的妖

  野花儿轻描 心中一段谣

  我对涟漪唱起 无人知晓

  桥送行舟 柳枝轻飘羁旅迢

  桥渡晨钟 寒山远清风摇[4]

  桥上望 姑苏繁华春光好

  桥下叹 引凤台高佳人杳[5]

  你是否还记得 那片青石道

  锈铁的剑 生涩的招

  繁星点点 心中一段谣

  我对夜色唱起 无人知晓

  流霜未散 白沙堤上纤草凋

  流年已醉 银杏熟金鲤跳

  流得尽 十里荒村泪光绕

  流不尽 相思坛上相思调

  依然害怕回到 黑水白河郊

  染血的剑 糯米的糕

  西风淡扫 心中一段谣

  我对桐叶唱起 无人再知晓

  水色微茫 浮生梦远咫尺遥

  (一去故土 十里坡遥)

  水长成恨 转头空皆寂寥

  (湘江水逝 难解寂寥)

  水潺潺 春绿江南芳华笑

  水悠悠 月影波荡渐缥缈

  总是忘不了 年少意气豪

  青春的剑 红尘不归鞘

  侠情不老 心中一段谣

  清歌唱道不悔 流水小桥

  注:[1]沙棠:李白《江上吟》:木兰之枻沙棠舟。

  [2]红雨: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3]解佩: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於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遂手解佩与交甫。至今,襄阳仍有“解佩渚”。

  [4]寒山: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引凤台:刘向《列向仙·萧史》秦穆公有女,字弄玉,善吹箫。穆公为作凤台。弄玉与其夫萧史,居于其上,不下数年。后,乘龙凤升仙而去。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