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软件评论】2005年是协同软件风生水起的一年,复旦协达也在今年的新春发布了中国首套SOA协同软件,并叫嚣“使国产软件首次具备国际竞争力”,同时引发了国产软件如何抗衡国际厂商,以及协同与传统ERP、OA等软件应用之间关系的广泛讨论,甚至还伴有复旦协达等协同软件厂商的诸多产品推广,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还是新闻炒作的话题。在是是非非的大讨论中,复旦协达从一家默默专注于产品研究和开发的协同软件专业研究室,迅速成为中国软件业界一家知名的独立品牌软件供应商。带着几分好奇和几分疑惑,记者走进了风景秀美的复旦校区,与复旦协达首席软件架构师冯宏卫博士,聊开了有关协同软件的话题。
协同软件的中国市场
记者:外界对ERP普及讨论得轰轰烈烈,那么协达对ERP和协同普及的看法是什么?
冯:ERP概念的推出者Gartner认为ERP从2005年开始是个分水岭,逐步开始走下坡的趋势。但是很多泛ERP的范畴,比如一些财务和进销存为核心的管理软件在未来会越来越普及。国内其实很多人对ERP本身产生了质疑,我觉得应该产生质疑的不是ERP本身的理论、应用,而是ERP在中国的适用性的问题。
关于协同软件的普及工作,我们大概是04年以后开始做,我们为此做了一个普及版。当时限定只能是两个用户,不收任何费用,并给予技术上的支持,这样的活动让客户了解了协同软件,也为我们公司积累了不少的客户基础,有些已经成为了我们最终客户,即使没有成为我们最终客户也为我们提了很多产品改进意见。
记者:那从您的话里我们可以得知,你觉得普及协同是有必要的,那您觉得要普及协同,首先要达到怎样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比较适合了呢?
冯:现在对于协同软件来说,更多的是一个认知的问题。很多人会用传统的观念去看协同软件,我们原来看过很多,包括一些讨论会上,很多人很尖锐地问出:协同软件究竟有什么用?ERP可以做统计、做计划,协同软件能做什么?他们是用ERP的眼光去看这种运用确实是会觉得毫无用途,我们的用户在运用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也会用另一个标准去衡量,也就是非协同软件的标准去衡量协同软件的运用。所以我觉得协同软件的普及最首要的还是应该去加强在整个应用领域的认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协同软件和ERP不一样,ERP更多的是结构化数据,而协同软件是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更便于统计和分析。而非结构化数据相对来讲更多的是柔性化的管理,适宜信息的流转、沟通、协作等。
记者:目前国内协同软件的普及率,即协同软件的使用情况?
冯:这要看我们怎么去看了。如果把传统的带有协同性质的一些管理软件也纳入协同的范围内的话,传统的OA、电子政务可以看作是协同软件的一部分,或者是协同应用之一。当然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它们在协同的体现上还不是很强。如果不从这个角度看,协同软件的应用早就已经有了。像ERP应用之前MIS系统大行其道是一样的,协同软件出来以前,与协同相关的应用功能早就存在,只是他们核心的理念不一样。协同软件流行之前,OA以及电子政务的应用其实已经非常普及,但是它没有从理论的高度,从应用的高度,为其软件的门类做细分,没有一个确切的归属。
记者:那您觉得国内协同软件市场发展的方向或是未来是怎样的?
冯:我觉得有两点:从技术上来讲,企业级应用,或是基于组织的应用,e to e(端对端)可能会成为一个首要的技术。但是在小型或者微型企业的应用,p to p的技术架构还会有它的一些优势。比如国人经常用到的QQ,RTX等等,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个人型应用的协作软件,包括MSN都可以看作是协作软件。这是协同软件的技术发展方向。
从应用上来讲,未来协同软件和ERP会有更多的融合,你可以把他们当作互补也好,互抢地盘也好,这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您对ERP、协同或其它企业软件有话要说,请联系yan-sir@163.com
QQ:298918182 MSN:yan_sir_82@hotmail.com